• 11阅读
  • 0回复

粮食:全国一盘棋——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3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粮食:全国一盘棋
——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访谈录
本报记者 王彦田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参加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浙江省主管农业的章猛进副省长,他向记者介绍了浙江的一些做法。
  坚持粮食全国一盘棋,浙江不可能实现也不搞商品粮的自产自给,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
  章猛进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浙江不搞粮食自产自给,不需要搞自产自给,也搞不了自产自给。
  浙江长期以来就是粮食主销区、缺粮区。去年全省的粮食总产量为120亿公斤,一年全省的用粮总量是175亿公斤,产需缺口为55亿公斤左右。章猛进说,浙江人均只有半亩地,即使本省全力发展粮食生产,短期内也不可能补上这一缺口。全省4600多万人口,在人均半亩田上搞粮吃,只会越搞越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全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浙江通过市场调节满足粮食需求创造了条件。浙江的主要做法是和粮食主产区签订购销合同,而不是在提高本省粮食产量上做文章。去年浙江就从东北地区购进了22亿公斤粮食,并签订了一年定购32.5亿公斤的合同。北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质量好,价格合理,浙江自己大搞粮食不合算。浙江在调查中发现,每亩水稻收益只有160元上下,种粮户很容易亏损。主销区多买主产区的粮食,既可为主产区腾出销售市场,促进粮价合理回升,也有利于推进主销区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增加农民收入。
  要在保护好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章猛进谈的第二个问题是,粮食问题事关国家稳定的大局,什么时候都不能大意或放松。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不是要大家都去抓粮食生产,不是粮食生产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按市场发展的规律,各有分工,适合种粮食的就种粮食,能够调整种植经济作物的,就种植经济作物。不要搞一刀切,允许各地从实际出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这是真正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粮食多了,千万不能毁坏耕地和把耕地改为非农用地。保护耕地,也不是都要在耕地上种粮食。现在的关键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而不是简单稳定粮食产量。章猛进说,如果什么时侯市场粮食真的紧缺了,只要耕地在,浙江可以种二季稻一季麦,很快可以产出粮食来。朱总理在报告中说,“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决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讲得好!
  有人说,粮食主销区也要在保证不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章猛进代表反驳说,这是行不通的。就浙江来说,在耕地不能增加的情况下不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就得减少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但不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又算什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呢?去年浙江全省调减了740万亩效益较差的粮食、棉花等作物,扩种了280多万亩蔬菜、瓜果等其它作物和发展水田养殖。去年浙江的粮经面积比例已调整到68比32,而1999年是75比25。今后,浙江的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调整。
  不向农民下达硬性粮食指标,不搞指令性计划,鼓励农民按照市场导向自主调整耕地种养结构
  面对新的农业发展形势,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指导和引导,而不是行政命令或强迫农民怎么干。
  章猛进代表从媒体上看到有些地区用行政命令让农民种植某种作物,结果农民损失惨重时,表示忧心。他说,不能这么干!政府可以让农民种什么,但前提是你要保证能卖出去,让农民有好的收益。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条,就不要强迫农民种什么或不种什么。
  今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进一步鼓励农民按照市场导向自主调整耕地种养结构。章猛进介绍,为了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提出建好11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100个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省财政今明两年每年要安排3000万元资金予以专项扶持等。
  “中央关于农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扎扎实实抓落实。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就会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实措施和出路。”章猛进用这句话结束了记者的访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