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老话题中新内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3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漫笔

  老话题中新内容
周泓洋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一直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与以往“两会”不同的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谈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问题,一改过去摆贡献、喊困难、要支持的气氛,更多代表、委员谈的多是信心,研究的多是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给人一种厉兵秣马蒸蒸日上的感觉。
回顾一下,单单是一个辽宁省,1997年92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亏损的有491户,亏损面达53%,一批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东北国有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步履艰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东北现象”。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国有企业的员工积极投入到改革与脱困攻坚战中,在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
辽宁省的国有企业,经过三年脱胎换骨的改革攻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0年实现利润117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有了明显转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正因如此,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谈起国企改革充满了信心:国有企业不是搞不好,关键是是否实实在在地进行改革。过去开“两会”要项目、要资金、要优惠政策,现在是要信息、找伙伴、探国际国内市场。国有企业在阔步走向市场。
观念变了,眼界宽了,出路就有了。面对困难,从唉声叹气到信心百倍,从找市长到找市场,从“等、靠、要”到主动出击。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分明感觉到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气息,感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