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会”代表、委员谈推进城镇化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5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

  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两会”代表、委员谈推进城镇化建设
本报记者 李 舫 孙海涛 赵永平
城镇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亿万农民的历史性选择;城镇化,“十五”计划纲要中的又一个亮点,“两会”代表、委员对它投以热切的目光。
  朱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发展小城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与这一方针相印证的是:在中国农村的大地上,20年来崛起了近20000个小城镇,容纳了1.7亿人口,占中国目前城镇总人口的近一半。“十五”计划,为农村城镇化再奏强音。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这个思路提得好!一谈起城镇化,温文尔雅的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毓茂代表便情不自禁地喝彩:“‘十五’计划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农村问题放在很高的位置上。”他捧着朱总理的报告,一行一行地指给记者看,报告上标满了各种记号。“目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都已经成熟,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委员说:“发展小城镇,可以有效带动农村工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扩大各方面的投资。”
  降低进城的门槛
  城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这是“两会”代表、委员的共识。但是他们强调,我国的城镇化起步晚,城乡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城镇功能尚不健全,土地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等相关政策有待完善。对此应该保有清醒的认识。
  加速城镇化发展,首先应该消除城镇化建设的制度障碍。吉林大学校长刘中树代表将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户籍政策形象地比喻为“城镇的门槛”,“这当中的一些政策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不仅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膜,也造成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膜、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隔膜。”
  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认为农村城镇化是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最终归宿。他说:“城镇化将使更多的人获得丰裕的物质生活资料、现代化的生存空间。”
  遵循客观规律
  推进城镇化,需要热情,也需要理性。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推进城镇化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形成网络化格局,不能一哄而上。
  贵阳市市长孙国强代表说:在西部大开发中,贵阳市的定位就是城市带动战略。制高点是规划,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这样才会使一个城市具有吸引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构筑起朱总理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中的重要一环。
  广西钦州市委书记车荣福代表用三个“造市”表述了他的观点:“一是可以通过产业造市。城镇要根据所在地区特点形成有规模的产业,这将带动与相关的行业、特别是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商业造市。许多城镇是所在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可以大力发展流通业。三是通过旅游造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