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不调整就不能发展——“两会”代表、委员谈加快结构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5
第11版(两会纵横)
专栏:热门话题

  不调整就不能发展
——“两会”代表、委员谈加快结构调整
本报记者 王 政 刘 霄 赵彦龙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五”发展的主线。“十五”计划纲要草案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按原有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和环境也难以承受。“两会”期间,结构调整成为代表和委员们议论较多的话题。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朱镕基总理的‘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有八处谈到了结构调整,可见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市长杜世成代表说。
  杜世成认为,结构调整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实践证明,谁早认识到这种不适应性,主动进行结构调整,谁就能较早地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少走弯路。
  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姚峻委员说,经过20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已到了必须经过大幅度结构调整,才能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他说,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长期被短缺掩盖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经济结构失衡,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优化升级缓慢;区域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地区之间差距拉大等等。新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最尖锐的矛盾之一,“经济结构已到了非调整不行的时候!”
  结构调整要有战略眼光
  调整是大势所趋,那么,应当如何及早动手,加快调整步伐?作为来自钢铁企业的代表,莱钢前任董事长李景常对加快调整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经过大量的基建、技改投资,我国钢铁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九五”期间得到缓解,但是,一些企业忽视结构调整,仍然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加剧了产品过剩,影响了企业效益提高。去年,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严格总量控制、淘汰落后,关停了一批规模小、工艺落后的小钢铁厂,才实现了供求平衡,稳定了钢材价格。
  萧灼基委员认为,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结构调整的紧迫性,用战略眼光为结构调整勾画蓝图。战略性结构调整作为“十五”计划的主线,要着重进行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分配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的调整。当前产业结构主要存在3个问题: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偏大;在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偏低;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而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全代表认为,产业结构调整要注意五个结合:一是发展新兴产业与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二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与发展一般产业相结合;三是发展高科技产业与淘汰落后过剩生产能力相结合;四是加快培育大集团与搞好中小企业相结合;五是面向国内市场与面向国际市场相结合。
  结构调整要注意协调利益关系
  结构调整,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怎样协调好利益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呢?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雅芳委员认为,结构调整既意味着提升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也意味着一批产业的退出。没有退出就没有提升。建立退出机制是“十五”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它对衰退产业调整、过度重复建设的消化,以及优胜劣汰、防止过度竞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产业退出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比较深刻。不仅涉及经济资源的配置等经济问题,还涉及劳动力就业、社会安定等社会政治问题。这位委员认为,应该从法律、制度、资金等方面建立规范的对退出产业实施援助的机制。她认为国家有责任加强对产业走势的分析,及时对产业衰退进行预测和判断。同时建立产业救助机构和产业退出基金,并在产业退出领域导入新产业的资金支撑。她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产业退出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