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保障财政收入 加强宏观调控——吉林市地税局提高服务质量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9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保障财政收入 加强宏观调控
  ——吉林市地税局提高服务质量调查
  梁忻 惠博阳 韩华荣 陈伟力
  吉林市地税局连续6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年均税收增长7000万元。1994年地税局建立之初,税收仅有7.33亿元。2000年各项税收达到12.0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1999年增长4.84%。
  吉林市地税局直属分局被人事部、税务总局命名为“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丰满税务所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税务所”,市局先后被评为省纠风工作先进单位,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全系统共有10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依靠服务加强征管
  针对税务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他们着重改善服务环境,将申报厅由8个增加到42个,先后确立4个部门24个岗位直接面对纳税人,开通举报和服务热线等,使纳税人走得进来、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他们还在征管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从过去依靠简单行政命令到依靠科学管理。1997年吉林市地税局调整个体私营业户税额,因宣传引导工作不够,引起业户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多家商场业户串联到市政府上访。1999年同样是调整税额,他们从服务纳税人出发,把纳税人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先期组织300多人,用60天的时间对11个行业、94个项目、963户进行调查测算,调查面达到8%。又模拟运行2个月,采取定额标准公开,各户税额公布的方法实施。个体私营业户调整面达到100%,按新税额运行一年,无一户上访。
  夯实基础堵塞漏洞
  吉林市地税局1996年开始对税收工作进行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先后进行三次调整,形成了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征收措施和税收法规行政复议五个方面的流程,基本建立了贯穿税前、税中、税后全过程的吉林市地税服务体系,形成了《工作规程》、《岗位职责》、《表证单书》、《业务代码》共748章的业务规范。
  加强制度建设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技术更新。吉林市地税局几年投入自有资金15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1996年成立专门的计算机管理机构,建成税务计算机广域网络。纳税人可采用计算机、申报器、电话语音等方式申报纳税。过去人工报税有时要40分钟,现在电子申报只要1至3分钟。吉林市地税局计算机网络可控税源达到10多亿元。税收电子化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九五”规划目标。计算机广域网络的建成,使吉林市上网企业和各基层税务部门的税收状况在网络上一目了然,任何人弄虚作假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无论是偷税、漏税,还是虚报、瞒报,在新技术面前都无计可施。
  强化监督惩治腐败
  1999年吉林市地税局向基层税务所下放税务登记、发售发票、违章处罚等11项权力。基层的权力大了,会不会引发新的腐败?
  吉林市地税局的回答是:不会。因为他们的权力下放是在职权明确的基础上。由于我国地域广博,一些法规的执行空间相对较大,如:根据《征管法》对未按规定期限进行纳税申报的,可处万元以下罚款,有从1元到1万元的处罚弹性,为执法人员“揩油”提供了条件。吉林市地税局制定具体办法,规定晚申报一天每天罚款20元,罚款按天计算。明确的执法尺度,使权力的下放成为可能,从根本上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