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让亚洲IT之声传遍全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0
第7版(国际)
专栏:

  让亚洲IT之声传遍全球
  本报记者 张亮
  春暖花开时节,日本外务省和冲绳县最近在名护市的津梁馆共同主办了题为“亚洲IT(信息技术)之声”的千年论坛。来自亚洲一些国家的信息技术专家、学者、企业主管和新闻记者等200余人应邀出席,就新世纪的亚洲和信息革命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呼吁亚洲各国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并加强互利合作,携手建造亚洲的信息社会,“让亚洲IT之声传遍全球”。
  当前,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去年7月,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也在名护市的津梁馆举行,信息革命被列为其主要议题之一,并在会上发表了众所瞩目的《冲绳IT宪章》。同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10+3”(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的会议上,日本首相森喜朗提议举办这次“亚洲IT之声”千年论坛,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21世纪是信息世纪。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疑将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亦将大大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亚洲各国来说,这既是巨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只有积极参与这场信息革命,才能实现民富国强,否则就会永远落伍、难以生存。正如日本外相河野洋平在书面致辞中所说,“在未来愈加全球化的浪潮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决定人类繁荣的关键之一就是信息技术。”
  总体来看,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亚洲的信息技术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等走在前列,印度的软件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信息技术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日本目前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于美国。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日本正在加紧实施去年制定的国家IT发展战略,力争在5年内跃居世界第一。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也在奋力追赶,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与会人士认为,要建立亚洲信息社会,各国需要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大力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改善和加强教育;进一步促进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信息产业的关键,各国应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高速因特网,进而实现整个亚洲联网。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需要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大量信息技术人才。从娃娃抓起,将IT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为此,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都要积极参与,从而形成全社会办教育的氛围。与此同时,还须重视这方面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亚洲具有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来实现现代化是各国的共同目标。所以,亚洲各国应当更加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造福亚洲人民。在论坛会上,几位专家还简要介绍了发展IT产业的所谓“新加坡模式”、“马来西亚模式”和“印度模式”。它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别国学习和借鉴。
  另一方面,与会人士也重点讨论了信息革命给亚洲各国带来的严重挑战,即“数码鸿沟”。就整个亚洲层面来说,国与国之间存在“数码鸿沟”。而在一个国家内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穷富之间也存在“数码鸿沟”。究其原因,显然与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如何尽快缩小和消除这种鸿沟?这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与会者指出,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若放任“数码鸿沟”加深,贫富差距就会随之急剧拉大,进而影响国家内部以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因此,专家们建言,各国政府应向相对贫穷的地区和人口实行倾斜政策,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扶持,同时加强教育和培训。缩小和消除“数码鸿沟”关键要靠国家的自身努力,但也需要外部的帮助和支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光靠自己的力量而“一枝独秀”。与会人士一致呼吁,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当与其他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平等互利合作。韩国因特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今龙强调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共赢!”他的这番话顿时在会场上激起了一阵热烈掌声。
  日本政府对这次论坛会议非常重视,首相森喜朗、外相河野洋平和冲绳县知事稻岭惠一分别发来书面贺词。会议结束时,主持人总结说,我们正站在信息社会的门槛上,要尽可能让每个人都登上“IT舞台”,使大家都能从中受益。与欧美不同,亚洲有其独特的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建造一个共赢的、“亚洲模式”的信息社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