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打假也须思路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7
第7版(社会观察)
专栏:编辑视角

  打假也须思路新
  李忠辉
  始于去年10月26日的全国联合打假行动,是近年来规模、声势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的打假战役。截至2月底,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76万人次,查获假冒伪劣商品70多种,总货值55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2万个,取缔和关停劣质小轧钢厂近千家,摧毁土炼油炉2447座;立案查处制假售假案件22万起,其中百万元以上大案要案500起;惩处了一批制假售假的首恶分子,查处了一批包庇、纵容、参与制假售假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初步遏制了制假售假猖獗的势头。然而,我们还没有理由就此止步,必须进一步扩大战果——因为据权威部门统计测算,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涉及200多个类别,年产值在1300亿元左右,我们查获的仅是“冰山一角”。
  假冒伪劣商品为患已久,禁而不止,打而不绝,大到汽车配件、电器、电缆、建筑材料,小到烟酒糖茶、电池、洗浴用品、化妆品……几乎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假冒伪劣商品无孔不入,令企业、消费者、政府有关部门防不胜防,头痛不已。国家技术监督局去年对国内60家知名企业的调查统计表明,这60家企业每年要耗费打假费用1.57亿元,年利税损失7.37亿元,利税损失率高达9.6%;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遭受的损失已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诸如劣质饲料切碎机切掉了农民的手、不合格喷雾器使农民中毒、假药假酒夺人性命、换肤霜毁人容颜之类的案例,无不告诉我们,使用假劣产品有时要付出健康、鲜血,甚至生命;受制假售假之累,国家每年流失税收高达250多亿元。为了保护消费者、企业的正当权益,整顿经济秩序,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打假活动。可是,一些地方的制假售假活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毋庸讳言,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我们的打假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死角、漏洞。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打假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对打假工作不支持、不积极,甚至抵制;有的干部与制假售假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保护,有的竟直接参与制假售假活动;打假经费严重不足,识假能力不强,打假手段落后,善后处理困难,也无时不在困扰着有关方面的打假工作……凡此种种,给打假出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要把打假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打出威风,打出效益,打出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破解这些难题。令人高兴的是,随着打假活动的深入,人们对制假售假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治理对策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一些追根究底、治理源头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最近在全国联合打假行动中,各地加大了查处护假干部、惩处造假贩假犯罪分子的力度,使打假工作出现了新局面。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和联想、四通等40家著名企业成立“海淀区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在解决工商部门查获了假货苦于无法鉴定,而企业发现了假货却没有执法权的问题上探索出新的路子。这个协会刚刚成立两个小时,就配合海淀区工商局查获了一家制假售假的黑窝点,案值5万余元。如此高的效率,使我们有理由坚信打假工作必定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实践告诉我们,,打假同其他工作一样,也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只有针对打假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不负社会、消费者的期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