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关注食物安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1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关注食物安全
  农副产品大量造假掺毒现象日益突出,38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疑问:我们还敢吃什么?食物安全食物安全
  零 河
  “食物安全”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忧虑。在日前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针对农副产品大量造假掺毒现象,姜德明等38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疑问:我们还敢吃什么?
  人大代表的担忧是有根据的。比如,黄鳝添饲“避孕药”速肥,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大米用矿物油“抛光”,豆制品掺入工业用滑石粉、添加建筑用黄色颜料。当你从市场买回雪白可口的馒头,说不定那里面掺加着增白剂、石膏粉,甚至“吊白块”。当你从市场买回鲜嫩的黄瓜、西红柿,说不定那上边就包着一层高毒杀虫剂——甲胺磷。为了使牛、羊多产奶,一些企业便给注射雌激素;为了使猕猴桃长得更大,有人便在其成熟前喷施“膨大剂”……滥用化学药品,超量、超标使用生长激素和杀虫剂对健康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增白剂破坏面粉中的营养成份,还损害人的肝脏;而用加入“吊白块”的面粉制作食品,“吊白块”会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研究表明,甲醛进入人体,不仅会引起肺水肿,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还可能增加口、鼻、喉部及肺部的肿瘤发病率。食物中的激素、雌激素、抗生素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患癌和各种相关的疾病,它们和各种杀虫剂、洗涤剂、三氯联苯等形成了人们常说的环境激素,会使人类雄性退化、精子减少、雌性化、雄雌性畸形和不育。
  农副产品中大量造假掺毒,直接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要防止“毒从口入”,广大消费者就要学会科学消费,如买面粉买馒头时不要惟白而买;广大农民要掌握农药合理使用常识,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关部门要做好对农副产品的检测把关,强化对农副产品市场的监督和处罚措施。全国人大代表这次提出议案,希望国家尽早制定《农副产品安全保障法》,并逐步健全和完善《农副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希望国家能够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操作规程、检测手段、质量标准、处罚力度等,依法规范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及经营行为,进行源头控制。这些议案,确实抓住了关键处,“议”到了点子上。
  能否拥有更多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小康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心,应是让“菜篮子”里的“隐性污染”远离餐桌。前不久,北京、天津、河北签署了“京津冀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协作网”协议,三地农业主管部门联合采取措施净化“菜园子”;“3·15”前夕,农业部提出要把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行动作为今后几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来抓,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农产品污染物超标问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