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舞台需要滑稽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0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舞台需要滑稽戏
  刘渔
  戏剧舞台素来是严肃面孔居多,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为首都观众带来了开心的笑声。
  苏州滑稽剧团创作演出的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已在国内十多个省市巡演五百多场,收获许多赞誉和一系列殊荣。日前,北京市教委赴苏州观摩之后,又将此戏引进北京巡演。3月至6月,剧团将在工人俱乐部、朝阳剧场等地演出一百五十多场。
  这出戏从《小城故事多》脱胎而来,《小》剧在全国演了一千多场,文化部给予了各种奖励。后剧团经过多次座谈讨论,反复征求观众意见,以此为基础又重新创作了一台以孩子为中心的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轻松活泼,诙谐幽默,寓教于乐,许多观众说,没想到滑稽戏还有这么强的震撼力。
  苏州滑稽剧团很会“磨戏”。从《小城故事多》磨出《一二三起步走》,又将新戏磨成戏剧节、艺术节、儿童剧展演场上的精品,一进北京之后,又二次进京,难得的是每次演出都有良好的市场效益,这在目前的戏剧市场上还属少有的现象。
  这出戏的特点十分鲜明。苏州市文化局领导介绍说,这出戏的创演及运作都是冲着市场来的,努力做到既要让人哭又要让人笑,通俗但决不媚俗。
  滑稽戏很少有正面人物立于舞台中央,而此剧精心设计,用进城求学的山村女孩安小花做主角,同样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此剧的演员都已年届五十,却将戏演得轻松自如,从大俗走向大雅,雅俗相谐,几位主演都是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安小花的扮演者顾芗因此戏荣膺“二度梅”奖,其间所付出的代价也可想而知。这出戏的受欢迎还在于它善于入乡随俗。滑稽戏本身就是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的大荟萃。《一》剧此次在北京演出时,以北方方言为主,俗语俚语的运用容易为观众接受。演员会说四川、东北、山东、广东等方言,在不同的地区演出选择不同的方言,演员的表演功力也可见一斑。
  这出戏已被国内十余个剧团移植搬演,形成了“品牌效应”,打开了市场大门,在戏剧舞台营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