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投资·人才·环境--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2
第11版(港澳台侨)
专栏:

  投资·人才·环境
——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刚毅集团董事长 王敬刚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是贯彻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大决策,表明中国有信心在21世纪达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在香港,举办了不少大型研讨会来研究西部大开发提供的契机;不少重要的工商团体和企业家都亲赴西部考察。最近8年来,本人曾在西部地区参与发展,感受良多。
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项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的西部,靠政策优惠引资,只能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最终的受害者将是国家和西部地区自身,也包括在西部地区投资的外商。因此,我认为,引资应该靠西部优越的自然条件;靠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靠西部地区的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引资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大型企业或大型项目上。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美国西部,如加州;还是在广东,如珠江三角洲;还是在香港,区域开发的启动力和驱动力,并非来自大型企业,而是来自中小企业。因此,无论是引资的途径,还是引资开发的项目,都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境内外中小企业上。只有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才有可能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蓬勃发展。
引资工作的关键是人才。近年来,我去过西部不少地方考察,也办了一些实业。我深深感到:西部地区人才奇缺。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不少外来资金没有被有效利用。资金用光,而没有产生效益的例子比比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看到西部地区一些有专业知识、有干劲的青年官员逐步走上领导岗位。但人才奇缺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引进人才,必须优于引进资金,因为人才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为此,我建议:(一)在近期,引资的目标应着重放在带资管理上。也就是说,外部资金随同外部人才同时进入西部,以便更好地利用外资,同时也可以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二)引入创业基金。国外不少地方都有创业基金。如以适当引导,对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的局面都可以有所促进。创业基金的引入,还可以鼓励内地东部地区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到西部发展。(三)引进非牟利的教育基金,帮助西部培训人才。霍英东先生、李兆基先生创办的培华教育基金,方润华先生的方树福堂基金,对内地人才培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海外,此类非牟利的教育基金为数不算太少。只要适当引导,会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更好的作用。
引资要有法制强有力的保障。不少港商普遍感觉,西部地区干部的法制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滥用职权、无法无天的事例实在不算太少。对强化法制观念的工作要一抓到底,从中央一直抓到地方,抓到基层,否则,再好的法律法规在西部也难以实行。不要让满怀信心到西部投资的外商对西部望而却步。同时,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西部大开发是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这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使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我对西部大开发是全力支持、全情投入。
(原载《西部大开发》月刊2001年第2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