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冷面女法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3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冷面女法官
郭邦彦
  递交国书之后,按外交惯例开始礼节性拜会。吉布提外交部礼宾司为我开列了一份名单,除总理、议长和各部部长外,还有司法界的高官,其中一位是上诉法院院长卡迪吉娅·阿贝芭女士。因她铁面无私,人们送了她一个雅号:冷面女法官。
  1995年1月19日,我如约来到她的办公室。她在门口迎接,很有礼貌地把我和同来的首席馆员让到沙发上落座。她欢迎我们来访,同时对接待条件差表示歉意。环顾四周,房间狭小,陈设十分简朴。她说:“我已在这里办公多年,习惯了。曾想换个大点儿的地方,又一想算了,国家还不富裕,还是因陋就简吧。”
  她向我们介绍了吉布提的治安状况、司法职能和程序。她说:“1977年共和国刚成立时,全国只有一名法官,后来又任命了两名,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位女法官,推算年龄已近不惑,但依然显得年轻。问起她对任职时的感受时,她回答说:“在政界,男人大多从政治、升迁和上下级关系上考虑,而女人则更偏重于职业上的责任和道德。女人干司法,责任感更强一些。17年来,极少有人找我开后门,但有一次例外,那就是我的上司——司法部长对一桩案子进行了干预。那时我年轻,没有顶住。回想起来,内心至今仍不能平静。”她顿了顿,接着说:“打那以后,我坚持一条:只认案子,不认人,不管是谁。”她说,她从不在家接待来访,有事可以到办公室谈,但只谈公事,不涉及案情。后来连这个也取消了,免得有人借她的话做文章。有问题,法庭上见。她坦然地笑着说:“人家都说我不近人情,心太狠,太硬,铁石心肠。”
  半小时的拜会很快就结束了,我起身告辞,并邀请她出席我的到任招待会,她说:“感谢您的盛情,但我从不出席任何人的招待会和宴请,对阁下您,我也不能破例,请您原谅。”
  此后,我果然未在各种招待会上见过她。我理解她不愿抛头露面的初衷。
  第二次见到女法官,是在吉布提秋季司法复会的仪式上。那天,总统、总理、议长、内阁成员都出席了。铃声响过,主持人宣布“开庭”,全体起立。台上后幕大门洞开,走出一队身披黑袍的法官,为首的正是阿贝芭。她威严地走到讲坛上致词,几句欢迎和感谢的话后直接切入主题:“当代的特点是民主取得了胜利,随之而来的是法制建设,时代把法官推到了第一线……法官应避免采取任何带有偏见的立场,应当不偏不倚地为其管辖的人服务,而不应屈从于来自各方的压力。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誓言,做一名称职的、忠诚的法官。”最后,她要求总统在法官面临各种压力时提供司法独立担保。话音刚落,古莱德总统颔首微笑,带头鼓掌,全场随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1997年的一天,我又一次来到阿贝芭女士的办公室。这次是来辞行,也是三年来见她的第三面。我们的话题很随意,她主动谈到家庭情况。丈夫是国会议员,对她的工作全力支持。他们有一独子,13岁,正读初中。他爱妈妈,但抱怨妈妈过于严厉,很少陪他玩耍和聊天。说妈妈的工作比他更重要。她说,1976年,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到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到法院工作,一干就是17年。作为一名资深的法官,她十分关注年轻法官的素质教育。她说:“我经常告诫他们,从一开始就要秉公办事,顶住压力,如果头开不好,以后会越滑越远。”
  事隔好几年了,这位冷面女法官的音容笑貌至今不忘。她的那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似乎还在耳畔回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