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了解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05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了解故乡
吴文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每个人,就像是母亲之于游子,一种用情感凝结的文化脐带梦牵魂绕,永远无法剪断。而且,个人对于故乡的亲情,往往与时空成反比。离开故乡的时间越长,与故乡的距离越远,对于故乡的情感也就越深沉、越浓烈。谓予不信,试看那些早年离乡远游、奋斗在外的成功人士,也常常不能免俗而求“落叶归根”的文化情结;试听理想远大跨海涉洋到异国他乡负笈求学的春华青年,每每述说的“越是到了外国,越是感觉自己确实很中国”的表白,我们对于故乡的感情,大体会有一个比较深切而且几乎可以说是终极般的理解。
  然而,具有天然的故乡情结是一回事情,对于故乡的了解似乎又是另一回事情。因为,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可以说是一定时空的现实性存在。对于包括故乡在内的许多事物的了解,必然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记不清是谁说过:“真正的爱恋始自深刻的了解”。在我们对于故乡的感情中,热爱那片曾经或正在哺育自己的神奇土地,毫无疑问是最最核心的本质内容。而要想为自己的故乡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必要的了解当然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向你打听有关你故乡的事情,你敢说你很了解自己的故乡吗?
  热爱自己的故乡,但对于故乡的事情尤其是故乡传统深厚的历史文化包括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观知之不多,我就算一个。直到日前有机会拜读了张津梁主持编写、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0册函《天水历史文化丛书》,对于曾经哺育过自己的故乡,方才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
  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先生在他《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经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人物秀丽的地方。”贤哉斯言!天水的山川风物所以如此,不只是由于天地的造化,更由于人文的开化。这里独特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以麦积山为代表的石窟艺术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人文初祖”伏羲氏,以及神农氏,和传说中以石补天的女娲,都出生在天水。天水市区今存完好的元代建筑“伏羲庙”,和距市区仅17公里的卦台山,就是世代祭祀羲皇和伏羲当年创画八卦的地方。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部的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其间保存的人类最早“水泥”地面建筑群等极具考古和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使得在20世纪全球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中位列第12。天水又是秦文化的发祥地,秦始皇的先祖赢非子因牧马有功,分封秦亭即今天水,为后来他的后代挥师东进、统一中国奠定了基业。麦积山石窟属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160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194个洞窟和荟萃其间的7000多尊泥塑石雕包括1000多幅壁画,为自身赢得了“东方雕塑馆”的美誉。天水又是三国时期魏蜀交兵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役的遗址如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至今完好。凡此使得天水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古代先贤伏羲氏、神农氏和女娲等自不必说,汉代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诗仙”李白、“诗鬼”李贺以及明清贤吏胡缵宗、安维峻等人的故乡均为天水。此外,从地理位置来说,天水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南北水文与气候的过渡,山川秀美,温泉广布,堪称观光旅游和疗养休憩的胜地。天水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有着比较优越的交通条件,值得人们前往追踪览胜、旅游观光。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的,天水的确很美。但天水的美好不仅属于天水的人民,也属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