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首届百名院士和百名企业家联谊会”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企业家——奔好技术好项目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6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首届百名院士和百名企业家联谊会”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企业家——
奔好技术好项目来
费伟伟 何 聪
  院士门口排起长队
  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的一个“联谊会”,吸引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的100多名院士。
  两院院士是我国顶尖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工作繁忙,平时最怕开会,怕热闹,怕应酬,这次居然纷纷从全国四面八方欣然赶来。会议开了3天,许多院士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安排的全部活动。会议安排年近八旬的工程院院士朱高峰闭幕时讲话,正在医院治疗的朱院士当天准时从医院赶到会场。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企业家,更是兴味盎然。大会安排了环境、机电、农业、电子、医药5个分会场,企业家们只恨分身无术。不仅自由联谊时层层簇拥着院士,争先恐后地提问、请教。休息时间,好多院士的房门口也排起了长队。企业家耐心等待着轮流同院士会面、交流。
  牵手企业家和科学家
  据会议组织者介绍,这次100多名院士踊跃参会,很多人是带着自己的和单位的技术项目上会的。尽管直到会议闭幕,真正谈成的项目也不多,然而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主办方,都觉得会议开得很成功。
  中国科协副主席左铁镛院士用16个字评价这次联谊会:架设桥梁、疏通渠道、共建舞台、促进融合。他说过去不少科研成果鉴定会就是告别会,成果成了“三品”——样品、展品和礼品,而难成商品,原因就在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缺乏一种畅通的渠道。联谊会这种形式开辟了一种让科学家和企业家有效沟通的渠道。
  闻立时院士说,过去一项新技术开发成功了,要推广找国有大中型企业时,不少单位会很客气地招待你,但对搞推广往往兴趣不大,白浪费时间。而联谊会上这么多的企业家都是奔着好技术好项目来的,让人看到了希望。
  山东大学的艾兴院士认为院士手里的许多成果有的也许不一定能够转化,而他们所具有的丰富的经验是普遍适用的,至少可以在企业科研的宏观方面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次收获较大,与三十来位企业家进行了直接的对话,已同昆明嘉禾公司等四个企业达成了比较明确的项目合作、技术转让意向。
  收益最大的,自然是来自各地的企业家们。天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家在会上发言时一句“这次会议最好的结果就是企业家了解了科学家,科学家也了解了企业家”,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三毛集团总裁周建平说:院士很高大,平时认为难于接近,通过交流后发现他们那么和蔼可亲,那么爱护企业家和关心企业发展,渴望为企业发展献策出力。这次能接触到这么多院士,了解到不少本行业的前沿技术信息,对企业来说太宝贵了。
  尽管有些企业家会议没完就带着院士提前“溜号”了,但会议闭幕式依然掀起了一个高潮。两个最富创造力的群体共同倡议:更紧密地携手,“百名院士和百名企业家联谊会”今后每年举行一次,长期坚持下去,并扩大活动范围,邀请金融、证券、法律、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进来。
  许多院士和企业家还建议这样的会议要多举办,并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举办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大的行业分会。
  合作要经常化规范化
  这次会议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颇发人深思。
  会议初衷主要是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邀请对象为全国500强企业、各省市百强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百强。结果,与会的122名企业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家,并且有多家企业还热心赞助举办这次会议,国有企业却反而来得较少。
  当分析今年为什么不少院士带来了成果却谈不成的原因时,黄崇琪院士认为,有些企业家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误区,总希望成果直接就可以产业化。黄院士指出,技术成果转化需要二次开发,需要企业投入很大人力、物力消化吸收,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朱高峰院士也指出:企业应有自己的开发队伍和开发机构,没有的话,接受人家的技术都很困难。
  院士们表示,不仅愿意和企业家一道把成果产业化,有合适的企业,更愿意沉下去,帮助企业一起建研发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技术开发后劲不足的问题。有的院士还建议企业要抓住当前科研院所改革的有利时机,考虑多种形式,甚至兼并的方式与现有的科研单位合作共建自己的研发机构,培育企业自己的技术力量。
  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合作要经常化、规范化,合作的内容要多样化,合作成果要市场化——院士们和企业家在会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