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严师出高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6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严师出高徒
  本报驻日本记者 管克江
  记者站附近有一家“日之丸”汽车驾驶学校,本报历任驻日记者都是该校的毕业生。选择该驾校的原因,一是方便,从记者站散步5分钟就可抵达;二是自由,从报名起9月内可以预约任何时间学习;第三个原因是驾校有一套成熟严谨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日本汽车很多,马路又窄,所以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安全。每个派出所门口都挂有牌子写着当天发生交通事故多少起,死亡多少人,受伤多少人,提醒大家注意。汽车驾校的成立需要经过严格审批,加上竞争激烈,所以东京都的驾校大多是“老字号”。记者所在的“日之丸”便是1958年成立的。
  去驾校报名时还有一个小插曲。记者是学英语出身,而“日之丸”只有日语班。第一次去报名,驾校的山田先生见记者说日语结结巴巴便执意不收,任凭记者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最后,山田先生免费送了一套教材让记者先自学,说要能通过他的口头测试后才允许报班。没想到日本还有看着学费不要的驾校,记者只好回家每天捧着教材预习,一个月后才正式开始驾校课程。
  驾校课程分成校内和上路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分学科课程(教材)和技术课程(上车)两部分。校内阶段必须完成一定课时,并且通过驾校组织的知识测验和技术考核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上路学习。第二阶段结束后依然是知识测验和技术考核。全部合格后才能拿到毕业证书。通常第一阶段通过率为70%左右,第二阶段通过率不到50%。外国学生的合格率就更低了。没通过的必须根据老师要求补课,重新考核。凭驾校的毕业证书,学生在1年内去东京都公共安全委员会指定的驾驶试验场考一下交规,如合格,就能拿到日本驾照了。
  驾校考勤很严。每次上课前记者都要先拿存有个人信息的磁卡刷卡,卡上显示出当天课时的内容,如果是学科课程就显示课程和教室编号,如果是技术课程则显示课程数和练习车的车号,一目了然。另外有一个档案本,上课前由老师收走,下课时由老师盖上印章标明日期后归还。
  学科课程通常是看一段录像,然后由老师结合录像讲解交通规则、安全知识等内容。上课过程中总是一名老师在黑板前讲课,一名老师在后头“把门”,防止学生“溜号”。如果你打起了瞌睡,他会和蔼可亲地上前问你:“你没事吗?你可以听课吗?”
  练习车全是红色的“丰田”。上课前后老师都微笑着说:“谢谢你”、“辛苦了”。开始心情很放松,可一旦真正握上方向盘就双目圆睁、心如撞鹿了。上车课程中有2/3是上路,其中包括“危险预测”、“自己设定线路”、“上高速”等高难度动作。老师依然是和蔼地请你“向左转”、“向右转”或“过前面第三个信号灯停车”。操作失误时他会耐心地安慰你“没事”——但照样在你的个人档案本上记下“刹车不良”或“注意信号灯”等,以便下一次课老师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技术课里有一节“危险预测”的模拟练车很有意思。在教室里有一台设计成汽车样式的大型游戏机。游戏开始时给出一个从A地到F地的路线图,要求抵达之前不能发生交通事故。所有的操作和真正的驾驶一模一样。面前的大屏幕显示前方路况,上方有个小屏幕显示后方路况,左右各有一个小屏幕代表旁视镜。系上安全带,踩离合器、挂挡、踩油门,上路。导航仪提示在前方路口右拐,这时屏幕显示对面有大卡车左拐,没关系继续拐——突然从卡车后面窜出两辆直行的摩托车——躲闪不及,撞个正着。游戏机“嘟”的一声警报,把记者吓出一身冷汗。最后抵达目的地时,记者发现自己“撞”了3个行人。模拟驾驶结束后,老师一边回放刚才驾驶的录像,一边指出在各种情况下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驾驶员的应对措施。1小时游戏玩下来,增长的驾驶经验真不少。
  经过4个月的上课做题练车,记者终于熬到毕业技能考核了。老师指定一个目的地,由自己选择路线。记者是早就做好多次考核准备的,没有什么压力。同车考核的另两名日本女大学生却形容自己心“怦怦”跳,很紧张。考核的结果出人意料,3个人中居然只有记者一人过关。老师在祝贺记者通过的同时,仍然不忘提醒“刹车踩得太慢”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在“日之丸”驾校的经历,用“严师出高徒”恐怕最恰当不过了。(附图片)
  驾校上课时,总是一名老师在前面授课,一名老师在后面把门,以防学生溜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