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重在养成好的驾驶习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6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重在养成好的驾驶习惯
本报记者 张 勇
到了“车轮上的国度”,不会开车就像没了腿。因此,学车成为我开始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急务之一。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原以为很难的开车只花了6个小时就学会了,简直比学骑自行车还容易。
  有必要说明的是,美国各州对于考车的规定不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我所居住的华盛顿特区,据说是不难也不易。
  学车必须先拿到学员证,也就是通过交通规则考试。去交通局,出示社会安全卡(相当于中国的身份证)和住址证明,填写几张表格,就可拿到约120道交通规则考题,均为选择题,背后附有答案。考题即是这120道题中的10道。考试在电脑上进行,答对7道就算合格。有些美国人拿到试题,即去考试,在排队过程中把考题看一遍,往往也能通过。但我不敢这样做,回家足足准备了一周,结果考了满分。
  办下学员证,开始预约路考时间,一般安排在两周以后。接下来是找驾校的教练学车。但这不是必须的事,不少美国青少年就是由他们的父母教出来的。事实上,驾校也不像个学校,只有一些车和教练,没有场地。美国人学车从一开始就直接上路。
  经熟人介绍,找到了一位名叫詹姆斯的黑人教练。初次见面,我大吃一惊。那是个六十开外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的。他像是看出了我的惊讶,解释说:一年前出了场车祸,把腿给撞坏了。这一下我心里更凉了:他能当得了教练?后来,我还了解到,他并非专业教练,自称曾当过小学校长,退休后才干上教车的行当。
  詹姆斯提议我学5个小时,学费为100美元。我一听就急了,这怎么可能呢?出国前,单位里一位司机师傅让我在一辆被架空了轮子的小汽车里,原地不动地练了三个下午的换挡,结果什么感觉也没找到。在我执意要求下,詹姆斯同意增加1小时,还爽快地只收我115美元。
  坐上汽车,詹姆斯简单介绍了车上的设备及其功能,就逼着我开车上了大马路。第一次开车就上路,心里确实很紧张,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攥出了汗,眼睛有时顾不上看红绿灯。好在教练的座位前也有油门和刹车,需要时他就会拉一拉方向盘,或是踩上一脚刹车。身体的残障,看来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好教练。
  一旦克服了紧张情绪,我发现开汽车原来并不难。詹姆斯没有把重点放在讲解驾驶技巧上,而是不断地重复重要的安全事项。我要求学些有难度的动作,如并行泊车,詹姆斯却说,养成安全驾驶的习惯更重要,泊车在路考中只占15分,全丢了也不怕;如果你闯一次“停车”标志(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就会有这种标志,汽车必须完全停稳,然后再开动),就会被“一票否决”,导致路考失败。
  路考在一段大约需要行驶七八分钟的马路上进行。考试的设计者埋下了几处“陷阱”,其中最“黑”的就在出发点上。一出院门,就有一个“停车”标志,不到2米处又有一个。不少人注意到了第一个,却忽略了第二个,结果车刚出门就被考官宣判了“极刑”。得益于詹姆斯的悉心调教,我的路考进行得很顺利,考官甚至取消了最后一项并行泊车考试。
  跟一位退休的残疾老人学车,只用了6个小时,花了115美元,就顺利拿到驾驶执照,一时竟有些不敢相信。若是在国内,起码要跟一位专职教练,花上几十个小时和几千块钱吧。那么,能说美国人学车不认真吗?恐怕不能。虽然他们学车没什么定规,随意性很大,但对安全问题是毫不含糊的,有些方面的要求甚至是苛刻的。例如,换线前不仅要看后视镜,还必须回头看一眼,因为后视镜有盲点;只要有行人过马路,就必须停车让道,否则在路考时也会被“一票否决”。
  该严的严,该宽的宽,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就不管,这既是美国人务实精神的一个体现,也是他们学车又快又省钱的原因所在吧。(附图片)
养成安全的驾驶习惯比驾驶技巧更重要。路考中,只要闯一次停车标志,就被考官判“死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