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两会“水温”升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6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
两会“水温”升高
本报记者 江 夏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了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本刊特邀本报采访“两会”的部分记者,就“十五”纲要中一些人们关心的话题谈一谈他们的看法。
  “十五”纲要提出,要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强规划与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加强江河源头的水源保护。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淡化。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超采。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十五”期间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
  3月8日上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北京代表团进行专题审议。会场上请来了三位特殊的客人——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和水利部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
  三位水利专家分别介绍了北京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缓解之策,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最新进展等。接着,人大代表们一个接一个,提出一大串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三条线总投资是多少?既然中线和东线都是为了解决京、津地区的问题,中线能否替代东线?”“准备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官厅水库的水质在5年内恢复到2级?长江水调到北京,水价将达到多少?”“如何防止长江的泥沙北上?”“输水线路是敞开的,还是封闭的?”……张基尧副部长一一作答,代表们仍觉意犹未尽。直到散了会,几位水利部来客的周围,仍旧挤满提问的人。
  这只是人大代表关注“水”问题的一个场景。
在整个“两会”期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不仅来自缺水地区的代表谈水,来自水资源丰沛地区的代表也谈水,不仅搞农业的说水,搞工业的、搞商贸旅游的、搞城市建设的,几乎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都在说水。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的节约,水污染的治理,水利工程的质量,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水利的市场化改革等等,好多与水沾边的话题,都是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意见、建议的重要内容。政协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记者招待会气氛热烈,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代表是众媒体追访的热门人物之一。上网瞧瞧,网民们对水的话题也特感兴趣。
  的确,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土流失了,和每个地区、每个行业,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十五”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强调,“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报告全文有多处涉及了水利的方方面面。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工业结构,发展服务业,西部大开发,实施城镇化战略,“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哪一样离得开水利的保障!跨进21世纪了,我们要加速经济发展,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要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不把水的问题解决好,一切都无从谈起。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对水量、水质、水环境的要求也越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水旱灾害仍频繁发生,在局部地区,水污染还在加重,水土流失边治理、边发生的情形并不鲜见。尽管我们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水利基础脆弱的现状,无论如何不容乐观。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的那一天,记者曾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巧遇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他说,“十五”计划纲要中有关水利的篇幅很多,国家对水利投入的力度在加大,我们既受鼓舞又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从会内到会外,从代表、委员到普通群众,有这么多人关注水,关注与水有关的种种问题,说明人们对水的忧患意识、对水利战略地位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也意味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大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