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九五”期间,增加了法定节假日时间,人们闲暇增多,假日经济火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从闲暇看小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6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九五”期间,增加了法定节假日时间,人们闲暇增多,假日经济火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
从闲暇看小康
  本报记者 皮树义
  前一阵子,讨论假日经济,有专家建议实行职工带薪休假,既可以增加人们的休息时间,又可以均匀休假,缓解集中休长假给旅游等方面带来的压力。现在,带薪休假写进了“十五”计划纲要。纲要提出,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闲暇问题上了五年计划,这是第一次,体现了国家对人民休息权的重视,表明我们确实在迈向全面的小康。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好受不如倒着。如今,对许多人来说,饺子当然算不上最好吃的东西,好受也不仅仅只有倒着。但是过去对于生活穷困、终年辛苦劳作的百姓来说,能吃上饺子,能躺着休息,已是莫大的享受。这两句关于饺子、倒着的俗话,实际上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生在世,不仅要吃好穿好,也要休息好。有钱还要有闲。闲暇时间的增多,是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九五”时期,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不仅收入水平提高,家用电器普及,住房条件改善,而且闲暇时间也在增多。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定节假日增多,从1999年开始,增加了五一节和国庆节的休息时间,全年节假日休息时间从7天增加到10天。加上周末双休日,全年假日时间已达114天。二是家务劳动减轻,相应增加了闲暇时间。过去,家务活一大堆,平时早晚忙,星期天也要忙个不亦乐乎,人称战斗的星期天。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普及,食品成品、半成品流行,保姆、钟点工进入普通人家,时不时到饭馆撮一顿……种种方便使居民的家务劳动时间大大减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闲暇增多,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有增加休息时间的物质基础。闲暇增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人们才能享受闲暇的乐趣。闲暇增多,意味着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有了更多的闲暇,人们可以更好地休息,也可以学习、娱乐、健身、旅游,增长知识,愉悦心情,开阔视野,强壮身体。闲暇增多,也意味着商机,假日经济正如火如荼。
  “十五”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人们将有更多的闲暇,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假日,更全面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享受更多的现代文明成果。从“十五”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有关提高人民生活的一系列重要目标,描绘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从闲暇时间增多这一条看,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全面的小康,内容更丰富,生活质量更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