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玉米出口量全国第一,年产秸秆250亿公斤。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好粮食和秸秆两篇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7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玉米出口量全国第一,年产秸秆250亿公斤。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做好粮食和秸秆两篇文章
  吉林省副省长 杨庆才
  吉林省是农业资源优越的大省,粮食、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九五”期间,全省粮食年生产能力稳定在225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全省人均占有粮食800公斤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玉米出口量,十几年来一直居全国首位;全省每年秸秆总量在250亿公斤左右,其中玉米秸秆约200亿公斤,综合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近些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全省各地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通过过腹转化、加工转化,不断加快资源优势向牧业优势乃至经济优势的转换步伐,促进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一)以实现粮仓变肉库为根本目标,突出基地带动。多年来,在抓好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搞活粮食经济的立足点放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上,大力发展依托于玉米带上的畜牧业经济,积极推进过腹转化增值,使全省农区畜牧业迅速崛起,很多产粮大县逐步发展成为养牛大县、养猪大县和养鸡大县。目前,全省已建成23个优质肉牛商品基地、15个瘦肉型商品猪基地、15个商品肉鸡基地、14个秸秆养畜基地。
  (二)以发展饲料工业为支撑,突出质量拉动。几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以推动畜牧产业化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基本保证了育肥猪、高产肉鸡、高产蛋鸡对配合饲料的需求。到2000年底,全省饲料工业双班生产能力达到392万吨,饲料产品实际生产总量234万吨,加工转化玉米122万吨,实现产值33.3亿元(90年不变价),其产值在全省工业行业中位居前20位。
  (三)以推广秸秆加工调制技术为手段,突出科技牵动。围绕粗饲料的开发利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广普及加工调制技术,提高秸秆资源转化率和饲料利用率。经过几年的努力,秸秆开发利用由过去的盐化、氨化、青贮起步,逐步向应用纤维素复合酶等生物技术转变。
  资源转化、过腹转化、加工转化能力的日益提高,为吉林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目前,全省已有各类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00多个,重点龙头加工企业的肉牛、生猪、肉鸡屠宰加工能力已分别达到40万头、400万头、1亿只。(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