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加强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注重科技服务,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培育市场——走畜牧产业化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7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强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注重科技服务,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培育市场——
  走畜牧产业化之路
  河南省副省长 王明义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畜群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0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642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2%以上,畜牧业增加值达354亿元。
  在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中,我省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在畜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97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2000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为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是发展畜牧产业化的重点。目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300多个。其中,漯河双汇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2000年销售收入达62亿元;潢川华英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鸭加工企业,年加工肉鸭2000万只,年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
  三是注重科技服务。河南畜牧产业化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科技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全省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等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科技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四是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利益机制是产业化健康运行的保证,持续发展的动力。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合理利益机制的关键。在这方面各地探索出了不少成功做法。如豫北的永达食业公司和大用食业公司在肉鸡和生猪生产上,与村集体(或农户个人入股)采用“合作办场、承包经营、风险共担、让利于民”的办法,仅三年多的时间就办起了年出栏30万只的肉鸡场102个,年出栏肉鸡3000万只,办起了3000头以上规模猪场30个。
  五是积极培育市场。培养和开拓畜产品市场是搞好畜产品流通,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全省各地通过改造畜产品传统市场,在畜禽集中产区建立大中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