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价值重建与文艺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7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价值重建与文艺批评
  杨义
  二十世纪在西方世界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各种各样的批评流派纷纷涌现,发表了很多新鲜的深刻的见解,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缺陷和偏颇。从“五四”以来,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我们大量引进和借用西方批评界的观点和术语,包括所谓新批评、接受美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性批评、后殖民思潮等等。这是启发我们自身的现代性创造的需要,但是这种多样性的创造,必须是一种有主体性的多样性,必须把多样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外来思潮可以作为我们的创造性参照物和借鉴的对象,但是它不能代替我们的创造性本身。西方很多思潮,有的可以借鉴,但是在借鉴过程中有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首届“当代文艺论坛”主题叫做“文艺批评:方法与责任”。方法可以借鉴,但责任不能让人家来代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责任感,自己的价值观。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实际上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是价值观的问题。什么是先进,什么是方向,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这难道不是价值观吗?当代的文学评论应该用邓小平理论,也就是当代中国的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建构我们的价值观,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现代文化繁荣活跃时期的一个现实要求。我们经过了百年的转型,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艺经验,非常丰富的外来智慧,尤其是近二十年我们已经探索、积累了很多困惑、欲望以及我们进行建设的思路。我们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讲的价值重建和“五四”时期提出的价值重估,应该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不是要重估,而是要重建。要建立中国的现代的人文体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