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一片丹心唤民心——记山东省平度市驻村工作组组长尹锡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8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片丹心唤民心
——记山东省平度市驻村工作组组长尹锡勋
本报记者 宋学春
仅仅一年,路上村变了。
山东省平度市祝沟镇路上村,15年的陈欠快结清了,土地延包30年的事办完了,连年上访的村民成了踏实干活的人。村里的电网改造了,山村的夜里亮起一串夜明珠……原本是路上村农民梦里想的事情,如今真真切切地成了现实。
  谈到变化,路上村人一直念叨着尹锡勋——刚刚回城的驻村工作组组长。村民们纷纷自发写信给市委,希望派尹锡勋再回路上村。
  “我是农民的儿子,要用真情温暖衣食父母心”
  工作组长尹锡勋是去年春节过后到路上村来的。
路上村是有名的“难办村”。1996年以来,先后4批工作组驻过这个山村。留在尹锡勋面前的是,村集体欠账89万元,两委班子瘫痪多年,经济“陈欠”有拖了15年的。有378户人家、1208口人的路上村,7年没有审批宅基地、9年没人缴果园承包费,土地延包进行过两次都失败了。
  53岁的尹锡勋,从平度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主任转而下乡当工作组长时,是全市118名工作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下乡前就有人跟他吹风:“退休——早了,提拔——晚了,干不了几年拉倒了,何必驻村干这份苦差事?”
  路上村的农民不喜欢搭理工作组,他们已经看惯了住些日子就走的工作队员。一天,尹锡勋遇见一个老上访户买菜,也停下来看看菜摊。“老上访”一看是工作组长,气呼呼扭头就走,连付过钱的一捆韭菜也不要了。干群关系到了这种地步,初来乍到的尹锡勋寒透了心。
  路上村该怎么办?
尹锡勋是一个喜欢迎接挑战的人。工作35年了,80年代他是“优秀党员”、90年代是“优秀公务员”。现在,他决心扑下身子,把路上村的事情办好。
  尹锡勋与工作队员冷刚、位孟聪商量,以真情换民心,凡是村民前来反映情况、提出问题,先站起来说声“请”,倒上茶、递上烟,再问“有什么事”?路上村人习惯早起,工作组的大门开得更早,晚上,要到10点以后才关门。
  一年多来,3位工作组成员走访了300多个农户,接待来访1879人次。“民情日记”积累了15万字。温暖的“人心工程”就是这样开始的。
  村民吕国民是因公负伤的盲人,两个孩子上学,全家4口人靠妻子一个人忙活,生活非常拮据。尹锡勋摸清情况,多次和上级部门协调,将吕国民的生活补助费从每月30元增加到80元。吕家大儿子吕斌因病欠下130元的医疗费,尹锡勋替他付了。吕斌在镇上读初中,来回6公里,天不亮就要跑步上学。尹锡勋从家里推来了女儿的自行车送给吕斌。新学期开学后,吕斌的妹妹吕佳也到镇里上学,3位工作队员一起凑钱给她买了辆新自行车。尹锡勋掏钱给孩子交了学费。
  原本有过轻生念头的吕国民重新挺起了腰杆,常来找尹锡勋谈谈。有时候谈得晚了,就睡在老尹屋里,尹锡勋还帮他洗洗袜子洗洗脚。吕国民感动得落泪说:“咱们不沾亲带故的,你咋对我这么好?”尹锡勋说:“咱们都是老百姓,我也是吃地瓜干长大的。”
  在尹锡勋看来,路上村就是他又一段生命开始的地方。他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用真情温暖衣食父母的心。”
  60多岁的李本义是出名的困难户,如今是尹锡勋给予经济接济的重点户。
  山村里就医难,尹锡勋请来市里的“义诊”医生,查出老党员孙吉彬患有高血压,尹锡勋催他赶紧进城看病,一边把100元钱塞给他,还打电话叫城里的妻子帮助照应,先后花了300多元。
  儿童节到了,尹锡勋掏钱,给路上村300多名小学生每人买了一个小本子、一支圆珠笔。
屈指算来,尹锡勋驻村一年,自己花在村民身上的钱有3500多元,还不算从自家带来的吃穿用品。而尹锡勋自己是一个节俭的人,最便宜的烟吸了20年,稿纸用了正面用反面。
  尹锡勋滚烫的心温暖了路上村人。他们愿意对尹锡勋说话了,开始叫他“尹组长”、“尹主任”,后来,全村老少都叫他“老尹”。
  真心交给群众公正化解难题
  路上村的“钉子户”远近闻名,义务工不出、提留款不缴,尹锡勋弄清了情况,走进了其中一家的门,一连谈了3个晚上。第三天夜里谈完出门,尹锡勋一脚踩空跌进水沟,湿了半边身子,当夜就感冒了。这下,那家“钉子户”坐不住了,主动找老尹,把话谈透了。老尹既肯定他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要求,也严肃批评他聚众闹事的错误做法,还主动帮他解决困难。对方感动了,也改变了,出义务工和交欠款都走在前头,路上村从此没有了越级上访户。
  麦收以后,尹锡勋主持土地延包,他吸取历次调整失败的教训,拟出初步方案。再发动村民反复讨论、修改。山村地形变化大,土地质量不一。新方案根据土地情况、水源状况和远近程度等,划为3等24级,确保公平合理。方案公布后,同意率达到98%。
  尹锡勋带领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和部分党员群众组成调地小组,顶烈日、冒酷暑,一丝不苟地丈量,将全村2000多亩耕地分成3000多块,做标记用的木橛用掉了7500多个。
  这段时间,尹锡勋晚上办公,白天肩搭毛巾,骑着自行车亲自为调地组送水。有一次他连人带车翻进深沟里,两腿受伤,好长时间站不起来。
  有人暗地里阻挠,偷偷拔掉了300多个标记木橛。尹锡勋伤心得落泪。他一身正气地主持全村大会,庄重宣告:“我就是死在路上村也要把地调好!”然后,他带着工作组和民兵夜间巡逻。这时,他85岁的老母亲摔坏了腿,捎话让他回去照料。尹锡勋流着眼泪打电话给妻子,要她赶紧回老家伺候,眼下调地正是关键,他不能走。
  土地延包如期完成,全村人伸出大拇指,称赞尹锡勋的公正和魄力。
  一炮打响,尹锡勋又揽下一桩难事,把村财务15年欠账清理了一遍,大部分陈欠15天里结清,余下的也有了头绪。
  路上村民心振奋!惊动四乡,邻村干部纷纷来打探“经验”。尹锡勋说:“我哪有什么办法呢?要说有也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真心交给群众。只有做不到的工作,没有教育不好的群众。”
  在尹锡勋主持下,12家建房户有了宅基地。春灌缺水,他协调水利部门引来水库水浇地。短短一年,路上村完成电网改造,整修大街小巷十几条,主街新装路灯33盏。全村还清淤机井11眼,加固平塘2座,358棵纠纷树也解决了纠纷。
  2000年,各项指标年终考核,多年落后的路上村跃居全镇前10名。老党员们凑在一起高兴地说:“路上村上路了!”
  再看尹锡勋,来到路上村才几个月,他就消瘦了。
  留给父老乡亲永远不走的工作组
  自打进村以后,尹锡勋就设想,一是要为路上村开辟一条发展经济的新途径,二是要建设好一个党支部,这样,就给父老乡亲留下了一个永远不走的工作组。
  为了选好班子,尤其是为了选好支部书记,尹锡勋通过工作锻炼人,调动村民、党员发扬民主选好人。在重新规划路上村的努力中,37岁的原村主任孙书光脱颖而出当选为新一任支书。尹锡勋和他一起工作,还到外地学习,新支书在土地延包和清理陈欠工作中表现出色,村民和镇党委都满意。尹锡勋认为,这算得上他为路上村做的一件好事。
  路上村生产草莓的历史长,是平度市第一个草莓生产专业村,但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尹锡勋提出,把规划高效田写进发展方案,留出部分机动地,发展高效农业。通过到外地学习,村民开了眼界,纷纷报名建草莓大棚,大棚数一下子发展到250多个。制订和实施了“千亩板栗上山,400亩冬枣下滩,600亩草莓连平原”的三年综合开发规划。
  当工作组长将近一年,尹锡勋实际驻村310天,他没想到时间会过得这么快,他手中的路上村水利规划还没有完成,只有带回城接着干了。
  2000年12月31日,是尹锡勋告别路上村的日子。
  凌晨4点,天寒地冻。盲人吕国民就和妻子端着热腾腾的水饺赶来敲门,他说:“老尹,起来吃饭吧,晚了送行的人多就吃不安顿了。”吕国民夫妇刚进门,路上村村民们也纷纷来到工作组,10人、100人、200人、400人……378户人家,家家有人送,许多户举家送行。就连邻近的店子村、岔道口村、石楼院村的村民,也赶来为尹锡勋和冷刚、位孟聪送行。
  天亮了,锣鼓敲起来,鞭炮响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孙书光双手递上“路上村名誉村民”的牌匾,村民送上“心系百姓,情系万家”的锦旗,9位老党员给尹锡勋他们戴上亲手制作的大红花。村民们簇拥着、哽咽着:“你为我们受了累,吃了苦!”“感谢工作组!”“感谢老尹!”从住处到公路,送行的人越聚越多,400米的路,尹锡勋整整走了两个小时。
  尹锡勋听任泪水刷刷地流淌,动情地说:“咱是挑夫啊,一头挑着党和政府的托付,一头挑着群众的信任。感谢路上村的父老乡亲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