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发展二三产业 推进农村城镇化——五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28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发展二三产业 推进农村城镇化
——五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评论员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这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发展二、三产业,可以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做文章,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让从事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的农民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品种的选择、科技的掌握、流通的运作以及生活的需要等等,需要各式各样的社会化服务。这其中,有一些属于政府的职责范围;还有一些,则完全可以由农民自己来组织。让农民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兴办新的产业,开辟新的财源。事实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有头脑的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
  对于千家万户极为分散的农民来说,发展二、三产业,还需要可靠的“龙头”和稳定的载体。这“龙头”就是乡镇企业,这载体就是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小城镇,是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并从中增加收入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经济在改革初期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近几年,乡镇企业出现了效益下滑的状况,许多有胆识的乡镇企业家重整旗鼓,进行二次创业,有的已经成为引领农民向二、三产业进军的龙头。乡镇企业可以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效果。
  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要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人多地少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现实。农村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状况相对偏紧、农业富余劳动力队伍相对庞大。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通过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伴随经济发展的渐进过程,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农村的二、三产业的发展一定会逐步兴旺起来,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一定会逐步加快,农民收入一定会随之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