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遭遇国际惯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30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遭遇国际惯例
  潘璠
  春节过后,我们终于收到英国航空公司每人50英镑的赔偿。物质损失多少得到补偿,精神损失及对工作的影响却无法弥补。而且,为了这笔赔偿,我们已经等了5个月。
  去年9月,笔者一行10人乘某航班经巴黎转飞伦敦。行前从报上得知,3天前乘坐同一航班的旅客有49人滞留首都国际机场,原因是机票销售量超额。民航官员说,这是“国际惯例”。为免遭此类“惯例”,我们凌晨3点半起床,5点半到达机场,6点半办完手续,终于在8点前登上了飞机。没想到,这一次飞机却很空,要飞到上海去拉些乘客,再回北京,然后飞巴黎。这样一来,耗去大半天时间。
  班机于巴黎时间下午4点40分到达戴高乐国际机场。联程机票显示,我们应在6点40分转乘英航班机飞往伦敦。然而,我们怎么也找不到办理登机手续的柜台。经多方打听,边办公边聊天的机场官员告诉我们,该航班被取消了。按国际惯例,我们不得不在机场多停留4个小时,改乘下一航班。
  根据国际惯例,我们可以享用一顿免费的晚餐。天已很晚,机场里空荡荡,只有空调开得透心凉,我们这些单衣短袖的中国人还在不停地游荡。值得欣慰的是,机场官员说:转乘当天最后的航班不成问题。
  22时40分,我们乘坐英航BD184班机到达伦敦。一路上虽然有些坎坷,但大家仍精神振作,有说有笑。出了关,就去取行李。偌大的行李厅只有一台传送带在工作。眼看着传送带愈来愈空,但我们的行李就是不出来。终于,大家接受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行李是等不来了。
  就按惯例办吧。于是,我们填写有关表格,留下旅馆地址,记下了此事的“事件号”,去旅馆静候“佳音”。这一等,就是两天两夜。没有资料,没有礼品,没有可换的衣服,但访问的日程不能改变,一群穿着衬衫或短袖T恤的中国人走进了联合王国的部委机关。其时,伦敦的温度是11至17摄氏度。
  离开伦敦时,接待方提示:根据惯例,48小时后可索赔50英镑,用以购买洗漱用具、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不过,钱要自己垫付,留下发票及地址等候邮寄。无奈之下,大家东拼西凑,买了一堆本不想买也不该买的东西。
  离开伦敦,又回到巴黎。继续不断查询,还是没有结果。直到离开巴黎的那个下午,接待方忍耐不住,带我们勇闯戴高乐机场。在他的努力下,大家进入机场货厅,在一辆货车上见到了我们久违的行李。不知它们是一直在此休息,还是周游列国之后归来。
  遭遇国际惯例,总结出一条经验:出国最好什么也别带,把钱装到身上或随身携带的书包里。不过,这样一来,不知又该遭遇别的什么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