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食堂实行了“生米蒸饭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8-04
第2版()
专栏:每个集体伙食单位都要节约粮食

我们的食堂实行了“生米蒸饭法”
崔豪
我是上海澄衷中学的事务员。三月底,我们听说常州师范学校学习重庆四川大学的“生米蒸饭法”做饭,能够节约很多粮食,便在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领导方面的支持下,于四月上旬,派伙食团的同志前往常州实地参观学习,回校后就试验推行。
我们在试验以前,曾预先对同学们进行了宣传,说明要试行一种既节约粮食又好吃的蒸饭法,可是因为没有经验,可能蒸出夹生饭来,也可能叫大家吃烂饭。同时,向炊事员同志反复进行说服,使他们认识到多节约一粒米,就是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支援解放台湾增加一份力量;并介绍了先进经验,分析了我们学校的条件,批评了不正确的看法。由于大家对节约粮食有了一定的认识,许多同学和炊事员都表示支持这个工作。于是,我们便在学生大食堂开始试验了。过了三天,有些同学问我们:既然蒸饭可以节约粮食,为什么不吃蒸饭呢?其实他们已经吃了三天蒸饭还不知道。这说明我们的试验是成功了。我们就在五月七日在全校推行了“生米蒸饭法”。
“生米蒸饭法”,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一、将预先淘好的米,放到木蒸桶内上锅蒸,约蒸三十分钟(也可以按蒸汽上来后十五分钟计算,时间的长短要看米的多少来决定,这里是以一百五十斤米为标准计算的)。这一步骤主要是把生米蒸热,使米裂开,便于在第二个步骤中充分吸水。这样蒸过的米,因吸收了蒸汽和淘米时的一部分水分,重量约比原来的生米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二、把蒸好的米,倒在木焖桶里加开水(必须要正在开的水,而且动作要快,以防热量发散),水加入后,用铲刀搅一次,盖上木盖,焖上十五至二十分钟。桶内压力小,水分可以吸得足,米能充分膨胀。经过这样焖后,米已初步形成饭。饭的软硬完全决定于加水多少。一般加水标准:一斤籼米可加一斤十二两到二斤;粳米一斤可加一斤半到一斤十两左右。如一百斤籼米蒸后成为一百十五斤,再加一百八十五斤水来焖,焖出来的饭便不软不硬。
三、焖桶里的饭虽然基本上烧好,但是桶的四周及桶的上下还有些夹生米;当中的饭虽然已熟,但还没完全吸水。因此,要把焖桶里的饭再放到蒸桶内去回蒸一次。这次一般蒸到上汽后五分钟左右,即成软硬均匀的饭。整个一锅饭的全部操作过程,约需要八十分钟至九十分钟。
根据我校试行结果,旧法煮饭每斤籼米可煮二斤六两饭左右,粳米可煮二斤三两左右;改用“生米蒸饭法”后,每斤籼米可蒸二斤十四两至三斤左右,胀性最好的籼米可蒸到三斤六两以上,粳米每斤可蒸二斤十两左右。新法比旧法做的饭在重量上约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一,体积也增加了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节约了百分之十五的粮食。根据全校用粮情况,用旧法煮饭每天需用米五百五十斤左右,改用蒸饭后,每天只用米四百七十斤,每天能节约粮食八十多斤;一个月以二十六天计算(星期日不开伙),能节约二千多斤粮食。
这种蒸饭法的设备也很简单,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设备,不论那种式样或烧那种燃料的炉灶,都可利用,只须添置木蒸桶、焖桶、白铁垫各一只。
我们在宣传“生米蒸饭法”时,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思想障碍。有的人感到:“我们的剩饭、剩粥、锅巴都已作了适当的处理,没有什么可节约了,同学吃饭时的浪费也减少了,老法煮饭并没有什么不好呀,又何必要翻什么新花样呢。”也有人说:“一粒米总归还是一粒米,并没有什么两样,要是说蒸饭可以节约粮食,除非人家不爱吃,不然的话一天能节约这样多粮食,绝对不可能的,不要‘偷鸡不着蚀把米’,反而造成浪费。”在试行中,每斤米比旧法煮饭多了半斤水,有人知道后就认为:这一锅饭,恐怕要变成稀饭了,这么多的水,什么时候才能吸干?但当同志们看到焖桶里都是又白又松的饭的时候,以上的怀疑和顾虑便都打消了。试验中我们并深入了解蒸的饭是不是好吃,吃下去是否容易饿等情况。结果证明,“生米蒸饭法”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普遍欢迎。
在中共上海市委、提篮桥区委等领导机关的支持下,我们已把这种蒸饭法向全区六百八十多单位作了介绍;其他各区约一百多个单位的伙食团也派人来参观过。听说中共普陀区委、新光内衣厂等单位试行这种蒸饭方法,都已收到了实际效果。这都说明“生米蒸饭法”对节约粮食是有很大作用的。
(原载“解放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