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群众最盼好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5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聚焦

  群众最盼好作风
  南志中
  老百姓喜欢党的政策,可为什么对党的少数干部却不那么喜欢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作风问题。
  在基层做领导工作,大都是些很具体、很实际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干部来讲,决策重要,落实更重要。干部作风不实,抓落实就抓不起来,也抓不到实处。话到手不到,光靠决策,行不通。尤其是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农民群众,遇到矛盾和问题基本上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农民最实际,不听你干部说什么,只看你办不办实事,从一举一动,去看你是不是“自己人”。
  乡镇干部必须具备踏实肯干能吃苦的作风。现在,有一些干部夸夸其谈,善做表面文章,推荐干部时也有不少人为他说话,可是一旦架在辕上就露了马脚,给点“苦”就扛不住,几年也迸不出一个火花。说实话,一个县几十万人口,要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没有一批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杨子荣”式的干部,没有一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的干部,不行。
  干部作风说到底就是一个与群众的感情问题。你如果摆架子、说大话,群众从心里一下子就疏远你。我是分管农村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经常和农民打交道。农民最能体谅党和政府的困难,也最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服从大局;但如果他们感情上不通,就会变得特别固执,甚至特别不讲“道理”,专门和干部顶着干。
  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个村去解决农民集体上访的问题。这个村因乳品加工厂拖欠群众奶款,农民已多次集体上访。当时矛盾比较尖锐,群众情绪也比较激烈,村里的火药味很浓,有人劝我带上几个公安人员,说那个村的刁民多,进了村怕不好出来。结果农民群众没想到我只带了一个农业银行行长去和他们对话。上百名群众,挤在屋子里的、站在院子里的,整整一个晚上没有一句为难我的话。
  夜里我就宿在那位带头上访的、也就是所谓的“旗杆”家里,他和他的老父亲和我说了大半夜话。老大爷对我说:“群众不是吃不起亏,主要是气不顺,自古刁民是贪官逼出来的。群众集体上访也是干部造成的,因为谁也不管我们的事,老百姓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上访一条路。乡里不管就到县里,县里不管就到省里,非得讨个说法,老百姓心里憋的就是这口气。不是我们老百姓不听话,是现在有些干部太不像话。过去共产党几句口号,人们就提着脑袋跟上干,现在左说右说,越说越有意见,关键是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抗战时期,县委书记三天两头地往我们村里跑,半夜来了,推开门上炕就睡,就像一家人。这些年,别说是在一条炕上睡觉了,我们找上门有时人家也不见。说实话,只要干部和咱一条心,咱就是搭上命又有啥了不起!”
  这一席话,听得我心里沉甸甸的。确实,这些年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很害怕群众,遇见群众集体上访就认为是闹事,躲着绕着想走开。这样不仅疏远了群众,伤了群众的心,更严重的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把农民群众推向了对立面。
  现在有些领导习惯于在上面发号施令,即便下乡解决问题,也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工作中时时处处感到很不顺手。其实,只要你的心真正和群众在一起,群众愿意跟着我们走,跟着党的大政方针走。
  我下乡蹲点的合盛堡村,世世代代喝的是咸苦的氟水。1997年冬天,为了圆群众吃甜水的梦,我们开始着手建设人畜吃水工程。天寒地冻,施工困难重重,我每天都守在工地上和群众一起挑灯夜战,挖土搬石头,有时要干到深夜2点多钟才收工。我没想到群众有那么高的热情和觉悟,70多岁的老汉也要跳进泥坑里和青年突击队员一起干活。他们出工出力,但不计任务不计报酬,说这是“志愿工”,要知道平时这个村连义务工都出不齐。我深受感动,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姓刘的老农半夜跑回家里煮了鸡蛋面条,拿了白酒送到工地上让我吃,话说得很简单:“给你驱驱寒”。我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只要给他们办一点实事,他们就永远忘不了你;你敬老百姓一寸,他们就回敬你一丈。我问村干部,群众为什么觉悟那么高,他说:“县委书记能和我们一起干,再苦再累也没说的。”我们是在相互感动中完成了这项饮水工程的。可见,好的干部作风,威力有多大!
  干部作风不实,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老实说,我何尝不想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多办点事,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作风能扎实一点。可是,有许多时候真是身不由己。就我自己而言,我有“三怕”:一怕开会。现在的会议太多了,我一个月曾开过22个会,大都是些务虚的,实质内容不多。而且会议时间又特长,就那么一个意思,这个领导讲了,那个领导讲,三言两语能说清的,硬要长篇大论。不解决实际问题,光开会有什么用?二怕文件。有什么样的会议就有什么样的文件,而且文件比会议还要多。现在有些领导机关和部门,动不动就发文件,以文件代替了工作,我真不明白,如今新闻媒体如此发达,中央开会全国人民不过夜就都知道了,为什么还要一级一级往下发这么多文件?面对高可盈尺的文件,我常常感叹:可惜了这些白纸,真不如给山里娃做几个作业本有用。三怕接待。少的隔三差五,多的天天都得迎来送往搞接待,陪吃陪喝陪参观,尤其是陪酒,中午喝了,晚上还得喝,来的都是客,来的都是官,我们谁也得罪不起。这个检查,那个评比,久而久之就变得习惯了,如今已分不清这是一项工作,还是一种负担!
  大到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小到一个县、乡的工作安排,如果干部的作风不行,恐怕都很难落到实处。(本文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山阴县委副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