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在笔墨尺素里生活——闲话《林荣芝散文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5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在笔墨尺素里生活
  ——闲话《林荣芝散文选》
  何立伟
  林荣芝是一个相当勤勉的人,作为一个报社的编辑,他的事情很多,很忙,而且他的工作地在广东中山,此地非常之富庶,商业机会也非常之多,要静得下心来写并不挣钱的散文,闲暇时光都要用在阔人要人愈来愈瞧不起的文学创作上,那岂止是勤勉,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壮烈。近年,林荣芝的创作甚丰,常在各省的大报大刊发表小说和散文,而且有不少还获了奖。没有勤劳的耕耘,是不可能取得这般喜人的收获的。林荣芝这本散文是他的第六本集子了。一个人在主流生活是完全商业化了的珠江三角洲,一口气写下了六本作品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这年头人不选择文学,但是文学则在选择人……选择那种用心灵抗拒庸俗、追求高尚,以及人性不被扭曲的人。我觉得在广东中山,文学至少是选择了林荣芝。他酷爱散文写作,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他的不同流俗的情感世界,让我们在他的散文作品的字里行间倾听到了一种最朴素、最真切、最执著同时也最温暖的人性的声音。
  林荣芝的散文作品题材并不是非常广阔,他的笔墨主要集中在故乡的人与事,家庭生活,人生感怀和生命情趣上,这种题材他不但是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最主要的是他在其中的感受特别丰富,情思绵绵,意绪纷纷,不一而足。说老实话,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写的故乡的人与事的那一类作品。写人物也好,写事物也好,写风物民俗的也好,赤子之情皆跃然纸上,比方他的《二叔》、《继母》、《甜嫂》、《灌煤气的福嫂》,这些亲人乡邻的故事都让人读来生出亲切之感,犹如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平凡而又真实的面孔,他们迎面走来,身后则是故乡柔和的晚风。林荣芝故乡的一些乡俗也是颇有意味的,比方《睇屋舍》,是当地姑娘寻觅夫君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看其人先看其屋。当然这是封建陋习,假若文章只是作一通批判,那又有什么意思?林荣芝写的与其说是一种旧习俗,不如说他是借了写这习俗怀念乡村中有况味的人与事,使人读起来有滋有味。而《野菜情思》、《耳窟里长豆芽》、《龙虾宴》、《母亲河》、《田螺风景画》一类作品更是情味盎然,往事与细节,怀想与情思,贯穿在这些篇什之中,如同一条柔曼的小溪,从读者心中浅浅淌过。另一些则更是显得直接,如《故乡的秋色》、《故乡的老街》、《故乡的井》等,没遮拦地表达离开故土的人对家乡的那一番深切怀念和沉沉的缅想,读了林荣芝的这一类作品,你或许会品味,人为什么那么怀念故乡?故乡对一个游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从李白的《静夜思》到林荣芝的怀乡小品,这中间有一种什么东西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余音袅袅?
  林荣芝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有感而发的。“有感而发”这个说法显然老套,但现时的许多在报章杂志上见到的所谓散文,实在是连这老套也尚且不及。无情无义,文字游戏,也实在是太多。相比之下,我倒宁愿读林荣芝这样朴素的东西,它少的是花拳绣腿,多的是真情实感。而且,从林荣芝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善良和厚拙,感受到他的文采和灵气,所以林荣芝的散文作品里还散发了一种白玉兰一般的人格的清香,我觉得散文比起小说来更难遮掩作者的人格。没有比散文更注重人格的真切和格调了。
  林荣芝笔耕不辍,春华秋实,真地让人心生佩服。如今时风不古,能够在笔墨尺素里讨生活的人已剩得不多。不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林荣芝选择了这样一种文学的和审美的生存方式,他有多么大的快乐,我们又怎么知道呢?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点,那就多读些他的散文吧——在心灵需要安静的时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