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长江三峡是我国旅游的黄金水道,“三峡旅游”这张牌打得好不好,对于鄂渝两省市和三峡工程来讲,至关重要——“黄金线路”的遗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6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视窗

  长江三峡是我国旅游的黄金水道,“三峡旅游”这张牌打得好不好,对于鄂渝两省市和三峡工程来讲,至关重要——
  “黄金线路”的遗憾
  本报记者 罗盘
  “提起三峡游,导游也摇头”
  长江三峡是我国旅游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的兴建,更让“三峡旅游”品牌价值得以提升,成为三峡库区乃至长江经济带最具张力的产业之一。长江三峡客流历年稳定在600万人次,高峰时曾达到1400万人次。多年来湖北省宜昌市的旅游年收入以31.7%的速度增长。可以说,三峡旅游业,已成为鄂渝两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关三峡旅游的投诉也不断增多,仅长江三峡宜昌段,1999年游客投诉56起,2000年达81起。“提起三峡游,导游也摇头。”究其原因,一是三峡旅游的“软件”设施没有同步发展。在这里,服务行业往往是旅游旺季接待不了,到了淡季又无人可接待。二是缺乏新意。20多年来,长江三峡旅游一直依托几个老景点“靠天收”,没有树立起自己的旅游名牌。三是旅行社、景点的相互竞争给游客带来了损失。目前三峡游是个热点,各大旅行社都配置了这条线路,游客增加的同时,旅行社的服务却跟不上,影响了“三峡游”的品质。三峡旅游投诉案例中,80%都缘于此。
  是各自为政,还是和气生财
  三峡旅游景点的交叉管理给旅游带来不便,让游客难以尽兴。拥有“长江第一坝”旅游资源的葛洲坝及其电厂因分属不同部门,使“葛洲坝之游”处于难以“两全”的尴尬境地:游客从葛洲坝左岸上坝,观看船舶通过葛洲坝船闸,船一过闸,人字门分开,游客就得停步回转。船闸旅行社只管游客参观船闸,没有权利让游客参观电厂、开关站,因为这些景点分属不同部门管理。2000年,葛洲坝接待游客10万人次,而电厂接待人次不足3万。
  长江三峡从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一路旅游景区各自为政,恶意竞争。巴东县神农溪风景区与巫山风景区毗邻,两大景点为了争抢客源而闹得天翻地覆,甚至有的景区专门组织了拉客源的队伍。
  三峡有60%的峡长在湖北,40%的峡长在重庆。双方多的是竞争,少的是合作与协调。1999年10月,湖北省旅游局与重庆市旅游局商讨合作开发三峡旅游。但最终还是各行其道:2000年6月,重庆市与国家旅游局联办了“中国重庆第五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同年10月底,湖北省与国家旅游局又共同举办了“中国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
  管理体制的分割状态,加剧了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事三峡旅游的航运、航空、旅行社、饭店等企业只有不断地降低成本,才能拉拢客源,这使三峡旅游产品品质大幅下降。
  怎样捡这个“金苹果”
  随着2003年6月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建成发电的日益临近,三峡坝区旅游将会再掀高潮,带来更大的旅游收益。据测算,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后,绝大部分游客会在三峡坝区前中转,每年参观坝区的人数将达到200万人次。按照旅游行业约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来分析,旅游收益以“游”为主,“游”的收益通过门票来体现,其他效益则以“游”为基础,按1∶6的比例来测算。以2003年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三峡坝区旅游门票为50元/人次计算,当年的收益就是7亿元,这相当于当年三峡工程发电效益的26%。有待开发的三峡坝区旅游资源就像一个“金苹果”一样闪现着诱人的光芒。
  三峡旅游何处去?湖北省旅游局局长杜云生说:“制约三峡旅游的因素很多,重视三峡旅游产品的品质,共同保护三峡旅游市场,加强长江三峡沿岸各景区间的联合和信息沟通已成大势所趋。”杜云生提出要坚持六条原则:一、业内各行业要变分散为整体,变独家为联合,尽可能进行重组壮大块头。二、要进一步完善三峡旅游的精华路线,要让游客多多参与到三峡旅游中。三、要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形成统一的市场销售网络,以新定位的三峡旅游产品向世人推出。四、要进一步深化长江三峡旅游,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依托三峡旅游产品,沿岸城市应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新产品。五、三峡旅游应从单纯观光型旅游中摆脱出来,发展为多元化的度假、科考、休闲和探险性旅游项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