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维权先找执法“盲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6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周末闲话

  维权先找执法“盲点”
  寒小
  大卖假洗发水、假化妆品、劣质电源插座等危害健康和危及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却还和工商局作邻居,这“胆大包天”者是笔者两年前撰文“曝光”的某家“两元店”。文中没有提及姓名的那家工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是经费及管理体制上的诸多无奈,造成了这种监管乏力的局面。文章见报当天,工商局就打电话给笔者:究竟是哪个“不遵守组织纪律”的干部,“随便”接受了采访,“不负责”地讲那些话?百般追问,不依不饶。
  猜度过那位“不讲纪律”的干部可能要面临的种种境遇,此后每经过工商局大门,就满怀歉意地想起他,同时庆幸没把他透露的“这样的小店能让每个工商干部缴足一定量的罚款,好和当年出差等福利挂上钩”的“内部制度”写在文章里,否则他因我丢了饭碗也未可知。走过工商局的大门,依旧能看见那家门庭若市的两元店。两年来,同样的一、两元店遍布这个城市的街巷,令我这个“多事者”如鲠在喉。
  或许,两元店“低价位”的亲民性能够给零售业的正规军一些有益的启示,这是它值得赞许的一面,但那里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却是不争的事实,加之它们在注册、进货、财务、销售等方面压根儿置国家有关法律于不顾,工商管理部门实在不该对其熟视无睹。而这个城市的质检部门似乎也像“维权意识不到位”的“贪便宜”的消费者们一样,觉得这一两元的东西不值一争,轻轻放过了两元店,放过了这后面如麻的制假贩假线索。
  当然,上述工商、质检等管理部门的懈怠和可能存在的腐败只是个例,但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与执法缺乏效率不无关系。比如,消协和老百姓挺贴心,被侵权时尽可以去投诉,但它没有执法权;法庭有仲裁权,但却规定小额消费案件也必须走大额仲裁的程序,其繁琐复杂令很多“打不起官司”的人踯躅不前。那几宗“一元钱”官司的维权英雄令人感佩,他们经历的酸甜苦辣也着实让人迷茫:司法是为最大多数人民利益服务的,它能否在保持严谨和权威的同时,能正视老百姓的呼声?
  又如,我国的质量检测机构不健全,许多专业还没有检测机构;而已有的机构除了参与政府号令的打假战役外,平时很少主动深入市场,负起监督检验的职责,摆足了衣食无忧、财政“给养”的架势,可他们动辄成千上万的鉴定费,又好像在自负盈亏,须从消费者身上“创收”。而消费者面对比商品价格还贵的质检费,“是蒸馒头还是‘争口气’”当然要权衡一番,权衡的结果通常是无奈地放弃权益。
  经费不足该政府给,体制不顺应改革。无论如何,政府管理部门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应该是无偿的、透明的、以满足人民实际需要为前提的。如果执法有“盲点”,任老百姓的维权意识怎样提高,维权法律如何完善,打假活动如何声势浩大,维权之剑只能是举得起却劈不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