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历史阴影下的日本右翼心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6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历史阴影下的日本右翼心态
  孙东民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被日本政府批准放行后,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狂喜不已。其代表人物西尾与右翼文人渡部在日本提前出版的《诸君》杂志5月号上的对谈,颇能体现至今蜷缩于侵略战争历史阴影下的日本右翼们的心态。
  心态之一,奉“皇国史观”为圭臬,主张“历史不是科学,历史要为现实服务”。日本右翼们认为,事实真相并不重要,“搞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发起的教科书运动,首先“不是要实现一种历史观,一种意识形态,而是把重点放在使历史教科书整体得到改善上。如果其它的教科书是受我们的影响而有所改进,那就实现了一个目的。”受他们的影响,日本有的教科书又删除了记述“随军慰安妇”的内容,西尾对此喜不自禁。
  心态之二,准备“秋后算账”。西尾表示,尽管他们的教科书接受了130多处修改,但所修改的内容多是技术性的,没有伤筋动骨,因此“不是学问上的败北”。他们的教科书“不同于按唯物史观编写的教科书,有根本性的大改变”,故有“相当程度的满足”。再就是认为能够出版就是胜利,“重要的是能面世,哪怕只有半步”。不满足的部分,“要争取在4年后送审前再改过来”;另一个右翼学者渡部透露了他的心愿:“至少在将来的教科书里,应该写进‘虽然当初占领军把日本作为侵略国家进行了审判,但是麦克阿瑟后来认识到当时是做了错误处置’的语句。”得寸进尺,准备秋后算账的劲头十足。
  心态之三,心怀“军国旧梦”,为侵略涂脂抹粉。右翼文人们主张“战争难分善恶”,如加反省,无疑“自虐”。右翼们对因军国主义发动战争而被戴上侵略国的帽子一直耿耿于怀;对广大日本民众和中国、韩国、朝鲜等国的抗议和谴责有种强烈的危机感,觉得如同被逼上悬崖,所以不能在教科书上后退,“否则会助长中国、韩国的气焰”。这些人极端仇视中国,常把中国侮称为“支那”。右翼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只称“大东亚战争”或“圣战”,狂称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无视国际法”,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他们叫嚣南京大屠杀只是“一场虚幻”,日军攻陷南京后“十分仁慈”,极力为战争罪犯开脱张目。
  日本有种种右翼,对过去的侵略战争翻案最起劲的是身穿西装的“思想右翼”。这帮人是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承袭者,视野狭窄却极狂妄,欲望很强却底气不足。极端的不对称性促使他们面对现实焦虑莫名。他们呼风唤雨的法宝,是通过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唤起“民族的自尊”。如有的评论所说,“煽动偏执的民族主义,往往是以战争为媒,其表述热情而勇猛,辞藻华美而通俗,理解起来无需想象力。”在他们的身后,有心怀“军国情结”的“遗族会”遗老遗少们撑腰,也得到许多大企业、大资本家资助,因而人数虽少,能量却大。
  应该说,日本社会的主流是反省过去的战争的。与80年代相比,广大日本国民对历史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多种多样,对历史问题的表述上并不一致。这次教科书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右翼势力主动发难,这是一个值得高度警惕的动向。
  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增长速度急剧下落,挫折与失落感并存,与80年代形成强烈反差。日本政坛丑闻不断,政党不断分化组合,国民厌倦现行体制,求变心态明显,社会迷惘动荡,呼唤强人上台之声日烈。这种失衡的心态极易滋生民族主义情绪,易为右翼利用。这一社会背景,可以视为日本右翼势力为何较前膨胀,活动较前猖獗的一种注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