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买台质优价廉的笔记本电脑,用户们等了许多年。不是拿回来一个热得烫手、还得不断返修的“煎蛋器”,就是永远吃不上厂商吊人胃口的“画饼”。而今年,情况终于变了——“万元笔记本”顺风飞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7
第5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买台质优价廉的笔记本电脑,用户们等了许多年。不是拿回来一个热得烫手、还得不断返修的“煎蛋器”,就是永远吃不上厂商吊人胃口的“画饼”。而今年,情况终于变了——
“万元笔记本”顺风飞扬
  本报记者 杨健
  无论用户还是厂商,对于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都特别敏感。所以当春节过后,沉默多时的笔记本电脑市场重新叫响“万元机”概念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尽管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价格,但“价格战”这几个字,却让很多人避之惟恐不及。
  “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打降价牌,”一家知名笔记本电脑厂商这样告诫同行。
  这是总结近10年市场经验的肺腑之言。直到三四年前,笔记本电脑都是严格遵照“微软—英特尔”联盟的游戏规则制定价格策略的。不管技术性能如何提升,主流机型的价格都保持在2万元左右,坚决不走台式机“恶性竞争”的老路。但国产台式机依靠市场细分和价格竞争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众多国内厂商一直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对于国外厂商来说,这种诱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于是1998年初,联想东芝和IBM未雨绸缪,抢先将其售价1.5万元的低端产品降至万元,并积极在各大媒体上宣传“万元有理”。出乎意料的是,应战者寥寥无几。联想东芝聪明过人,一看无人响应,索性顺水推舟,自我批评“赔本没赚着吆喝”,要做意欲跟进者的“前车之鉴”。
  就这样过了一年,到1999年9月,联想昭阳等厂商再次亮出“万元笔记本”的旗号。这一次倒是应者甚众,整个2000年,笔记本市场风起云涌,“以低端甩货、以主流冲量、以高端获利”成为厂商奉若至宝的制胜新信条。一家国外大厂商的老板到中关村转了一圈,回去后如释重负:“这样的价格竞争我们不怕。”
  转过年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紫光、昭阳、东芝、实达4家厂商纷纷推出配置相当于入门级台式机的“万元笔记本”产品。这几款产品中,尤以紫光6110EC的配置最高,除赛扬600兆主频、64兆内存、6G硬盘、24速光驱之外,还包括56K内置调制解调器、10/100兆自适应网卡,最让用户心动的是13.3英寸的显示屏。据说联想、方正也将在4月份积极跟进,推出类似配置的产品。
  对此,紫光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裴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坦率地说,以往的‘万元机’,市场炒作、清理库存的成分居多;但这几年的推广,毕竟为低端个人市场的开拓注入了活力。”裴嵩认为,这次的“万元笔记本”与往年不同,6110EC是紫光长期规划的产品,价低质不低。像显示屏采用13.3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就是万元笔记本从未有过的配置。紫光此举,意在打造低端精品,让人们对“万元机”有一个重新的理解。
  那么这是否另一次“赔本赚吆喝”呢?就连竞争对手都连连说“不”:“从前年到去年,液晶显示器的价格几乎降了一半,内存价格也降得厉害,只要规模上去了,降价空间还是存在的。”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教育行业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学校在为老师配备电脑时,兼顾到教师在家庭和办公室备课、在教室上课的需要,大多选择了笔记本电脑。今年第一季度,江苏锡山、侯集中学一次就订购了2000多台紫光笔记本。而据北京理工大学的用户反映,现在一个班里就有两三台笔记本电脑。面对如此大的需求,厂商有什么理由不尽快推出质优价廉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呢?用紫光笔记本副总经理武少波的话来说:“笔记本市场已经告别‘清仓甩卖’或‘有价无市’的炒作阶段,我们要靠提高质量价格比,来打造万元笔记本的市场新主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