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7
第7版(理论)
专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东省社科联 林森权
最近,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种结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秩序的构筑,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力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以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社会秩序和为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自律准则,对保证市场运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市场交易要通过契约来完成。因此,必然要制定实施有利于契约履行的各种“游戏规则”,这就是法治的表现。然而,仅止于此还是不够的。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不守信义,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更无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可言。最近,某些地方走私贩私、制假售假、骗税逃税现象猖獗,除了法纪松弛,道德失衡、风气败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加大查处打击力度的同时,加强道德教育、重建市场信用,无疑是必要的。
  这种结合,也有利于强化对市场经济中日益增多的利益矛盾的协调。市场经济的发展,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吃大锅饭”的严重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然而,在一定时期内也可能拉大利益分配的差距,激化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甚至引发某些不安定因素。如何使公平与效率相协调、尊重个人价值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相统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相衔接,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还需要依托社会道德的力量。近年来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倡导的“光彩事业”,寓义利并重的积极精神和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美德于扶贫开发之中,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就是对德法兼治重要性的有力印证。
  这种结合,还有利于抑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负面影响。如:当巨大的社会变革使原有的、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质疑、冲击时,及时避免“道德真空”的出现;在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渐趋多样化的情况下,注意保持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等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的强劲有力;在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同时,切实防止商品交换的法则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坚决抵制见利忘义和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生;既注意吸收和借鉴外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又警惕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渗透。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