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阅读
  • 0回复

一道复杂的“算术题”——上海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9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本期关注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2000年7月,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和南市区合并。这是近41年来,上海首次调整中心城区的行政区划。9个月过去了,它对上海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道复杂的“算术题”
——上海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后
本报记者 高渊
去年7月1日,上海在其城市核心区域作了一道“加法”:将位于市中心的黄浦区和南市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黄浦区。在这道看似简单的“算术题”背后,其实蕴藏着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上海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推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如今,这道“加法”的“运算结果”如何呢?
  “加法”:两个外滩将联姻
  最近,在上海的媒体上很难再见到“南外滩”的称呼,这个曾使用多年的词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黄浦江边的外滩,是上海这座国际性大都市的标志。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上海过去有两个外滩。一个在原来黄浦区境内,岸线全长1公里左右,在它的沿江一面是一条宽敞的滨江大道,另一面则是一幢幢带有异国风味的近代优秀建筑。第二个“外滩”则在原来南市区境内,由于在外滩的南面,因此被称作“南外滩”。南市区是上海著名的老城厢,由于历史的原因,“南外滩”地区的人口密度很高,始终没能形成一条滨江大道。就这样,上海的外滩景观带成了一条“断头路”。南北外滩以区为界,景色各异,“泾渭分明”。行政区划的不同,是两个“外滩”割裂的关键因素。那么,外滩何时能连起来呢?
  现在,随着两区的撤并,两个“外滩”也要做一道“1+1”的加法了。目前,“外滩沿江地区一体化开发方案”已经出台,新的黄浦区将把外滩从苏州河延伸到南浦大桥,使外滩岸线长度增加3.6公里,形成“浦江两岸尽朝晖”的新格局。引人关注的“外滩一体化开发”将分三段实施:北段从苏州河到延安东路的1公里地带,以完善中央商务区为重点;中段从延安东路到复兴东路的1.6公里地带,以十六铺客运码头功能转换为切入点,拓展商务、休闲和娱乐功能;南段从复兴东路到南浦大桥的2公里地带,则以拓展居住功能为重点。
  “乘法”:核心城区重新定位
  如果说,外滩的延伸是一道效果明显的“加法”的话,那么重塑中心城区将是一道意义更为深远的“乘法”。新黄浦区的发展规划提出,要把该区初步建成特大型国际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使之成为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和市中心现代聚居区。
  在上海,原来的黄浦区是真正的城市中心区,诸如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大世界游乐场等都在区内。但它毕竟太小了,有点手脚施展不开的局促感。而在它南面的原南市区则是老上海的中心区,有着百多年历史的豫园就在其中。虽然面积有8.69平方公里,但人口密度太高,旧区改造压力很大,有一种负重发展的感觉。
  这两个新老中心区的撤并,正是上海调整城市中心区功能定位的关键之举。两区撤并后产生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上的集聚效应,以及优势产业互补的强化效应正逐步显示出来。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黄浦区已经确定了建设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老城厢地区和南部现代聚居区等5大功能区的基本发展思路。北面在加快外滩商务区建设的同时,将继续拓展南京路步行街的购物、旅游、商务和展示等功能,并调整豫园商业旅游区,加快引进国际一流的商业企业,与世界著名品牌合作,既要发展“万国商品总汇”,又要推动“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逐步建成21世纪上海购物中心的代表。与此同时,还将借鉴国外大都市居民社区的建设模式,在南部成片开发现代化居民聚居区,其中的重点--老西门聚居区即将启动。一个崭新的、具综合功能的中心城区将在上海出现。
  “减法”:探索机构改革之路
  调整区划之所以是一道复杂的“加法题”,是因为在做“加法”的同时,必须做一道更难的题--“减法”,加大管理力度、减少管理成本是改革的又一个目的。
  可以说,两区撤并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上海实施的一项重大机构改革举措。原来的黄浦区面积仅4.16平方公里,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形中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撤二建一”后,新的黄浦区的面积达12.85平方公里,原来的两套班子变成了一套班子。
  与此同时,进一步的机构改革仍在进行。刚合并之时,新黄浦区的机关部门还比较庞大,有的局机关有80多个工作人员,有的部门光处级干部就有10多名。对此,新黄浦区根据中央制定的机构改革总体要求,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对原来的机构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微观经济管理部门,使部门数量从撤并初期的85个减少到46个,工作人员逐步分流,机构人员设置向高效精干迈进。到今年2月28日,新的黄浦区机构设置和人员分流已如期完成。
  对此,黄浦区区委书记钱景林认为,在机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还要不断深化。
  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良宇说,“撤二建一”是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规划未来,为上海21世纪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作贡献。
  9个月之后,回首再看上海在中心城区的这个不寻常举动,也许许多人已经感觉到,在这道看似简单的“加法”背后,蕴藏着更多、更复杂的“算术题”,带来的是涉及面极广的一系列变革,大城市中心城区放大发展空间后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将逐步显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