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楚州:着力寻求跨越式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9
第10版(专版)
专栏:

  楚州:着力寻求跨越式发展之路
  中共淮安市楚州区区委书记 陈洪玉 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泽源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为县级淮安市,是一代伟人周恩来同志故里。根据国务院关于江苏省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的命令,今年2月10日,楚州区正式挂牌成立。行政区划的调整,为楚州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楚州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按照“围绕财政抓经济,突出效益抓产业”,“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力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立区、外向带动等五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外向化、市场化进程。当前楚州首要的任务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好“内增实力、外树形象”的每一项工作。
  内增实力关键是主攻工业经济,强力推进提速增效。今年工业经济要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在培植主导产业上求突破。进一步提升壮大纺织、轻工、机电、盐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加快组建纺织、毛巾集团,壮大产业规模,提高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积极对内衣、钛白粉、教学用具、电缆、食用盐、曲酒等10类优势优质产品进行扩能改造,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注重扶优扶强,在发展壮大重点企业上求突破。今年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个、入库税收超500的万元工业企业3个、超100万元工业企业5个。三是加大技改投入,在新上工业大项目上求突破。集中力量抓好10万吨真空制盐小包装、箱纸板厂生产线等8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抓好淮安棉纺织厂设备提档改造、江苏省飞洋钛白粉制造有限公司B101钛白粉等5个500万—1000万元的项目,抓好“霞”牌内衣生产线改造等22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四是继续深化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求突破。
  内增实力还要放大三个经济增长点。一是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把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着力扶持发展30个民营经济骨干企业,培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个,超3000万元的企业20个,超1000万元的企业30个,使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33.3%。二是做大旅游兴区文章,开发古城旅游资源,尽快使旅游业形成三大特色:即以周恩来故居、纪念馆、遗物陈列馆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游;以淮安府衙、河下古镇及吴承恩、刘鄂等历史名人故居为主体的历史文化风貌游;以勺湖、萧湖、古运河风光带、淮安水利枢纽为主体的自然风光生态游,力争年创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坚持一二三产项目齐抓,内资、外资、民资齐抓,各种经济成份齐抓的方法,舍得将本地最好的企业、最好的市场、最丰富的资源、最好的产品拿出来,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为了便于外商投资,我们已经在城西专门开辟了工业园区,目前已经有20多家企业进入园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进入园区的企业家家赢利。
  外树形象就是树好城市形象、干部形象和市民形象。在城市形象建设上,年内完成28个投资项目,总投入9.8亿元。一是完成世纪景观大道、东二环路、南北大街贯通、里运河风光带等“三淮一体”城市重点工程项目。二是加快新区的开发,年内完成6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三是抓好老城区风貌的建设,抓好关天培路、河西工业园区等10项工程的建设。在干部形象建设上,通过开展创建“十佳文明机关”、争做“十佳公仆”等系列竞赛活动,真正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敢想敢为、廉洁奉公、群众信赖的干部队伍;在树立文明市民形象上,通过“123家庭读书工程”、“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最佳形象市民”的竞赛,形成艰苦奋斗、敬业进取的氛围和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附图片)
  淮安市楚州区区委书记
  陈洪玉
  淮安市楚州区区长
  刘泽源
楚州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纺织、轻工、电子、机电、盐电等工业经济体系,有六十四种产品获部省优产品称号、八十二个产品获专利。
楚州具有丰富的资源,全区地下岩盐储量超过二千五百亿吨,是远近闻名的“盐都”。
楚州已成为苏北的旅游中心,这里独特的三大旅游系列产品深受海内外游客欢迎。图为周恩来同志故居。
展望新世纪
  ·楚州·
  (原县级淮安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