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莫斯科河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09
第8版(体育)
专栏:

莫斯科河畔
本报记者王霞光
  来到莫斯科刚刚两天,记者一直忙于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自然无暇浏览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城市的容貌,但对莫斯科河却留下亲切而深刻的印象。说来也巧,大部分中国记者都住在位于莫斯科河畔、库图佐夫斯基大街旁边的乌克兰饭店,而本次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的主会场世界贸易中心,以及主新闻中心所在的斯拉夫饭店,也都与莫斯科河为邻。于是乎,记者这两天总是在莫斯科河畔穿行。
  今天下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参观了设在斯拉夫饭店2层的主新闻中心。该中心主要由新闻发布大厅和记者工作间组成,可提供通讯、同声传译、胶卷冲洗等服务,算是比较正规。新闻中心还设立了大屏幕电视,供记者们收看会议转播。据统计,从世界各地前来莫斯科采访本次会议的记者有1000人左右,其中中国记者占1/10。世界上不少大的媒体,以及各申办城市所在国家的媒体包括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都在新闻中心租用了自己的工作间。
  目前,各申办城市的代表团已陆续到达莫斯科。昨天,与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同天抵达的还有多伦多和大阪申奥代表团,巴黎代表团今天也将到达莫斯科。有的申办城市代表团今天已经在所住的饭店开通了咨询热线,并在新闻中心等处发放自己的宣传品和纪念品,为申奥做最后的冲刺。明天上午,北京奥申委的展台将在此间的世界贸易中心布展。
  在莫斯科,本次会议的气氛还是较为浓烈的,中心会场至主新闻中心的莫斯科河畔及大桥上,处处可见标有本次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字样的彩旗。虽然不便与操着俄语的莫斯科人交流,但看得出来,他们对来来往往胸前挂着本次会议证件的官员和记者们投去的目光里,明显表现出关注。在莫斯科,对各方面的情况,记者基本上感到能够适应,但也有两点明显的不适应,一是电话费昂贵,大约是中国的10倍。二是大街上基本上没有出租车。不过,记者很快发现,在莫斯科,“没有出租车,都是出租车”,你可以在街边随意举手拦车,不管开车的是什么身份,都可以“揽活儿”,你只要跟人家讲好价钱,就可以上车走人。这已成为莫斯科的一大特色。
  在乌克兰饭店,记者住的房间虽然简陋了点,但让我特别满足的是,站在窗前可以尽情地欣赏莫斯科河的景色。莫斯科河静静地流着,你似乎一点也听不到她的涛声,但是,她将记录下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段令人难忘的乐章。
  (本报莫斯科7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