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创新意识催生出“四大名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16
第8版(专版)
专栏:

  创新意识催生出“四大名牌”
  深圳龙岗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已根植于广大干部群众头脑中的创新意识。他们在全国率先创造、实施了许多新做法,并产生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四大名牌”。在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在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实践中,龙岗人贡献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南岭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龙岗区南岭村原是一个小山村,因为穷和脏,人称“鸭屎围”。南岭村求水山上有一块求水石,记载着过去南岭人上山求水,靠天吃饭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南岭村群众用好用活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勤奋劳动,艰苦创业,使昔日又脏又破的“鸭屎围”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的南岭村,别墅式楼群错落有致,现代化工厂鳞次栉比,公园、学校、剧院、运动场、酒店、超市、度假村应有尽有;该村现已引进企业近百家,2000年经济总收入达1.7亿元,人均纯收入9.5万元,全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8亿元。
  南岭村在告别了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也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富裕起来的南岭人倡导“富而好学、富而崇德、富而思进”,“黄赌毒”、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现象已杜绝。村里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是“演员”,个个登舞台,健康文明的娱乐,成为村民新的生活方式。曾经六次被授予省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科学规划:农村城市化的基石
短短几年,龙岗区就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这一切离不开两个字:规划。8年前,龙岗建区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有关规划的会议,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规划要先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建区之初,在财力薄弱、百业待兴的情况下,仅区财政就投入6000多万元,制定了经济社会、国土开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系列、十二个子系统的发展战略规划,将土地开发、产业建设和社会发展都纳入严格按照规划办事的轨道,精心为每一寸土地的功能进行定位。
  龙岗区把规划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加大宣传、教育、整治、投入力度,建设规划先行示范村,区、镇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试点村规划的实施。几年下来,这些村率先改变了原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实现了向城市型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未来特区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改变了农民的观念意识,给他们创造了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龙岗走上了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广场文化:精神文明的建设基地
龙城广场的建成,标志着龙岗区广场文化的兴起。龙岗区龙城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是迄今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先生创作的巨龙雕塑,还兴建了百报长廊、百龙墨宝等设施和景观。广场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已成为龙岗区群众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广场自启用以来,共举办“周末文艺广场”等各种专题性文艺活动500多场,参加演出人员5万多人次,接待观众500多万人次;举办周末电影晚会260多场,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
  继龙城广场之后,龙岗区10个镇先后建起了广场,各个广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以这些广场为载体,各镇涌现出了多种颇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形式,如龙岗镇的舞龙,大鹏镇的舞狮等。
  广场文化还吸引了不少外商将大笔资金投在龙岗这块“宝地”上。广场与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巧妙结合,发挥了巨大的辐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良性发展。
公示制:干部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
龙岗区在坚持有利于优化班子结构和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前提下,做了很多大胆的探索和创造性的实践,全方位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998年8月,龙岗区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这一做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干部任前公示制打破了干部任用工作的神秘色彩,密切了党群关系,使“跑官”、“要官”等现象从源头上得到了遏制,备受群众的赞誉和好评。中组部肯定了“公示制”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并在全国推广。
  此外,龙岗区还推出选用干部“票决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农村党(总)支部成员选举“两票制”、干部推荐责任制、考察情况反馈制、区镇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处级领导职位公开选拔等干部制度改革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从机制上保证了选用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而且激发了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
  象征龙岗再次腾飞的大鹏鸟雕塑(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