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发展数字化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1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专家论坛

  发展数字化农业
  宋冬林
  所谓数字化农业,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知识、信息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将一定区块的土壤成分和微气候数字化,并与不同农作物所需土壤、气候条件集成起来形成智能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农业,对于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各地政府开始注意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但是却忽视了另一个问题,即土地、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产品供给能力的约束。农民不了解他们所耕种的土地适于种些什么?不懂得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不根据土壤性质、微气候条件,盲目进行生产,投入成本过大,也是造成农业生产率不高,农业附加值低,农产品品质差,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过去,我们对科学种田的理解往往过于偏重良种、化肥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忽视了农业自然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面积辽阔,气候条件复杂,而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资金缺乏。相比较而言,以大田精准播种、精准管理和精准收割为特征的美国式精准农业需要资金量大,机械化、自动化要求程度高,因此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有较大的局限性。以以色列、荷兰为代表的小型工厂化精准农业模式比较适用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和大中城市郊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和商业环境较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并可充分运用城市现成的流通渠道和商业中介组织,发展小型工厂化精准农业有较大的潜力。以新西兰为代表的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模式,由于具有投资不多,对现有设施要求不高,适宜精耕细作集约生产等特点,因而在我国农村则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我认为,“十五”期间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应从数字化农业建设入手,用信息化带动市场化,推进产业化,进而在高起点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当看到,如同水利设施构成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一样,数字化农业构成了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不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来发展现代农业,难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难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提升和提高农业竞争力。
  推进数字化农业建设,需根据各地实际,先点后面,逐步推开。实验区的选择尤为重要。从新西兰的经验看,采取的是政府、研究机构和当地社团多方联合集资,以企业法人形式管理项目并采取商业化方式推广实施。先期项目收益者为当地农户,农户可免费使用信息并接受技术人员指导。后期则完全导入商业运作模式,信息有偿转让,使项目滚动发展。尽管我国农业投资体制不同于新西兰,但可以借鉴新西兰的成功经验,摸索政府投入、农户集资与公司参与的项目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农户、公司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