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帮农民走向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1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帮农民
  走向市场
  朱宇
  报载,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有座黑神庙山。山之西,山之东,地貌地形相似,但经济面貌却大不一样。
  山之西有个包家山村,该村的李子因为上市早,口感好,村民们挑上两箩筐进城,总能卖个好价钱。村里房前屋后都种了些桃、李、石榴、柑橘等经济果木,但是数量有限,村里人说“反正样样都有点,整多了怕卖不掉”。山之东有个放马坪村,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村民种粮之余也种了些枣子和大叶桉树,虽说目前枣子已经发展到80多亩,可是还要扩大规模,并且要办加工厂。村民人均收入好的年份达6000余元,差年景也在4000元以上,而包家山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
  为什么相隔仅3000米,收入却有如此大的差距?放马坪人致富的诀窍在于他们跳出了一区一县的圈子,抓住了大市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其实,外地客商早就看好包家山的早李,但因规模不大,数量有限,始终没有成气候。
  这样的例子在全国不算少数,很多地方存在着有优势作物找不到市场的问题。发展生产首要的一条是弄清市场在哪里,市场有多大;讲的是先找到市场再以需定产,以市场容量决定生产批量。目前许多农民手中有好东西,但由于受到信息来源、流通渠道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始终局限在一区一县的小市场。小市场的容量有限,大批量生产势必造成卖难。大多数农民仍然是小规模生产,靠肩挑车推来销售自家的产品,因此必须想办法帮助农民走向大市场。
  乡镇干部接触面比较广,理应比普通农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们更有条件充分了解本地区的优势所在,这样在选择市场的时候才不会盲目,才敢于跳出县域、市域,乃至省域的界限,把眼光投向国内国际的大市场,帮助农民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来调整种植结构,确定合理规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