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勤工助学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德育工作的内容 校园里锻造人生坐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18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教科文聚焦

  勤工助学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德育工作的内容
校园里锻造人生坐标
本报记者 王淑军
  德育工作,在高校当中历来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受到重视。记者近日在上海采访,耳闻目睹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勤工助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寓德育于其中,为高校德育工作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从助人到助心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开始兴起,初期只是缘于帮助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但随着工作的开展、规模的扩大,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参与,勤工助学方兴未艾,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完全超出了帮困的范畴。在上海,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在校生中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超过70%的比例,仅华东师范大学去年一年勤工助学就创造收益1500多万元。勤工助学在高校的广泛开展,为德育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创造了条件。
  勤工助学为学生办实事,解决的是他们现实中的实际困难,因此勤工助学与其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比,更能入脑入心,为大学生所接受。在实践当中,高校工作者们从育人的高度出发,把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与高校服务社会和社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德育工作贯穿始终,不仅助人,而且“助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塑造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经济的独立是个人独立的前提,大学生在经济上独立于父母和他人,是他们自强自立的第一步,当他们靠自己的所学所能服务社会换取报酬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尊、自爱和自信的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刘玮入学时“爷爷瘫痪,奶奶失明,父亲残疾,母亲病重”,日后回顾起自己的勤工助学经历和变化时,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当我第一次拿到完全由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报酬时,我激动地哭了。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创造价值。我不再是个只会偷偷哭泣的弱者,我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这将是我人生历程的一笔财富”。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间,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传统美德的教育,往往停留在课堂上,实践中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勤工助学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使大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和人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和教育。
  从学校到社会
  上海水产大学贫困学生较多,学校没有把帮困金简单地发给他们,而是以补贴的形式,与社区结合向社会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志愿者献爱心活动。从1998年起,他们深入社区,针对生活上有困难、精神上需要慰藉的老人开展助老活动,学生定期到对口老人家搞清洁卫生,陪老人聊天、散步,培养了贫困同学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也受到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今天,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优秀品质日益重要。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同程度地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可以有效地促成他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爱岗敬业精神。勤工助学工作都是双向选择,许多大学生在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中落下阵来,他们在失败中给自己重新定位,了解了人才的真正含义,更好地发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去适应社会的选择。
  华东师大曾招聘学生为一家广告公司散发广告,发现有些同学不按规定发至居民家中,而是沿街散发,敷衍塞责。于是以此为契机,制定了一系列勤工助学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在全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反复实践中,逐步养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勤工助学,育人为本。勤工助学凭其与学生的贴近性,使高校德育工作的路越走越宽,正在成为高校育人的一个理想载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