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复员建设军人姚兴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8-08
第2版()
专栏:

复员建设军人姚兴财
新华社记者 贺应方
在河南纺织管理局工程公司里,复员建设军人姚兴财已经四次被评为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了。
两年半以前,姚兴财是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三等功臣。转业以后一直当事务员,负责领发办公用具和工人操作时用的防护用具。这些曾经被人认为细小、平凡、麻烦、不讨好的工作,他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开始工作是很困难的,工程人员用的许多东西,姚兴财连名字也叫不上来。他便抽空去问技术员,逐渐熟悉了各种用具的名称和用途。接着他考虑为什么每次都领发那么多东西,譬如锁并不是容易用坏的,但却经常添新的,有的组只几个人却要领几打铅笔。他为了弄明白情况,就到各单位去看看,发现有些单位积存了大批办公用具,快成“小仓库”了。许多半截铅笔放着不用,绝大多数锁只是因为钥匙掉了就作废了。姚兴财抓住这些实例,耐心地解释,算细账,说明能为国家节省一点财富,就该节省一点。以后大家都注意不多领用具,还把废锁找给他去配钥匙。许多同志看见姚兴财毫不厌烦地收集空墨水瓶和浆糊瓶去卖,就主动地把瓶子送给他。
一九五四年五月,正是国营郑州第三棉纺织厂施工紧张的阶段。混凝土工人的胶鞋破得特别快,送进城去补费钱多,还不能很快地拿回来。姚兴财就买瓶胶水,抽中午休息时间自己试着补;行政组的全体同志在他的影响下都积极参加补胶鞋,保证了工程的需要。以后,领导上采纳了姚兴财的建议,找个人专门到工地上补胶鞋,随破随补,这样就能延长胶鞋的使用期,仅下半年就少发四百多双新胶鞋。他还建议工人们把手掌磨破了的手套反过来戴,等两面都破了才换新的。
姚兴财遇到自己认为可以节约但自己不能解决的事,就找大家商量。他看见工地上有堆积成山的锯末,又听材料组长说过汉口有人烧稻糠,就想:稻糠能烧锯末也能烧。他找开水房的贾文魁商量,到他的茶炉上试一试,谁知道锯末倒上去只冒了几股黑烟,把原来的煤火也弄灭了。他又找刘凤翔问,才知道烧稻糠的灶和别的灶不一样,但刘凤翔自己不会砌烧锯末的灶。姚兴财就到工人中去打听,找到泥工吴水清才试验成功,用锯末烧开水、蒸馍比煤火还快得多。运用这个方法,从今年三月到六月已节约煤六万多斤。目前姚兴财所在的公司正在普遍推广这个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