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龙胜县各族联合自治区在成长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8-08
第3版()
专栏:

龙胜县各族联合自治区在成长中
赵卓云
广西龙胜县是一个幅员辽阔,大山重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偏僻地区。这里居住着僮、侗、苗、瑶、黎、汉等几个民族的人民。在历代反动统治的时期,这里的人民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历史上流传着“芙蓉好田庄无米卖,伟江好姑娘无被盖,坳头打油茶吃淡菜”的俗语。
远在满清乾隆五年,龙胜各族人民由于忍受不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和掠夺,便团结起来,举行暴动,规模很大,持续了三年之久。一九三三年,龙胜各族人民又举起红旗,反对蒋介石匪帮的暴政统治,组织起来的队伍有六万多人,斗志十分坚强。后来虽然遭到蒋介石匪帮的严厉镇压,但愤怒的火焰一直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燃烧着。
乌云遮不了太阳。一九三四年,红军长征经过龙胜北部地区,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龙胜各族人民组织了自己的游击队伍,坚持了敌后的斗争。一九四九年四月,龙胜各族人民终于从苦难的岁月里解放出来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于一九五一年八月,成立了龙胜县各族联合自治区。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着龙胜各族人民,引导着他们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走向富裕繁荣的新生活。
国家为了繁荣少数民族的经济,曾经大力扶助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生产,改善生活。至一九五四年上半年止,龙胜各族人民得到了生产补助费二十五万多元,救济费四十一万多元,农贷三十七万元。
从发展生产的过程中,龙胜各族人民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才能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因此,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在各族人民中间展开了。一九五三年时,常年互助组已发展到九十个,季节互助组发展到五百七十个,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十六点九,为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到目前止,全县已建立了八十二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有一个是林业社),共一千五百零八户,占全县农户的百分之六点九,入社田七千九百多亩,占全县总田亩的百分之六点七强。这八十二个农业社有的是单民族,有的是多民族共同建立,分布在六个区四十
一个乡。组织起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技术也不断地改进。有的按季节提前翻土、施肥、播种,较普遍的是推行了小株密植,盐水选种,合理施肥,一季变多季,三犁三耙等新的耕作方法。由于耕作方法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一年比一年增长了。如罗兴锦农业社社员石万兴的一丘田,解放前一般的只能收到五十把禾,一九五二年收到八十把,一九五三年又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五十把,比解放前增加一倍多。芙蓉乡乡长龙兴玉的十担谷田,一九五四年比一九五三年增产百分之八十五。六区周昌元互助组(现已改社),一九五四年比一九五三年增产百分之二十六。他们编出一首山歌说:“芙蓉好田庄,从前谷米不出乡;去年密植增了产,几多人家卖余粮。”由于提倡冬种,也取得了试种小麦的成功经验,这就在龙胜的历史上开辟了种植小麦的新纪元。
为了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各族人民积极地兴修了水利,逐渐扫除了求神祈雨的习惯。过去认为虫灾是“天放天收”,现在不然了,一九五四年七月四区平等乡发现浮漂虫、稻包虫、卷叶虫的严重灾情时,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提出“捕灭虫灾、捉小、捉早、捉了”的口号,经过三天的努力,基本上扑灭了虫害。他们还组织了打猎队,保人畜的安全和农作物的丰收。
由于有组织有领导的进行生产,不仅战胜了灾荒,而且取得了连年增产的成绩,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一区双河乡双河农业生产合作社,十九户,解放前粮食够吃的仅有四户,不够吃的有十五户,一九五三年组织互助组后,粮食够吃的有九户(并卖出余粮六千斤),不够吃的有十户。一九五四年由互助组转农业社后,便有十八户卖出余粮一万五千斤,只有一户不够吃,该社的粮食生产是逐年增加的,一九五三年比一九五二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一九五四年比一九五三年增产百分之七。解放前能杀猪过年的仅有一户中农,到一九五四年过年时能杀猪的便有十八户(每户杀一只),其中还有十三户卖出十三只猪。其他各户的生活,也有改善。
由于经济生活的逐渐改善,人民对于文化的要求也日益迫切了。几年来,政府前后拨出教育补助费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八元,修建了六十五所校舍,补助了五十七所小学,有五千个学生得到课本文具的补助,三百多个学生领到助学金。仅一九五四年一年全县八千七百八十九个学生中,得到课本文具补助的就有二千六百六十五人,领到助学金的有八十九人,领到新棉衣的有四百九十四人,鼓励了学习情绪,大大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放前,全县仅有一百一十六所小学,学生四千五百人。现在小学已发展到一百七十二所,学生八千七百八十九人。中学一所,现有学生二百六十一人,而在一九五○年上学期时只有六十八人。此外,还有在中央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省民族学院和普通大专学校学习的共五十七人,这是龙胜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新气象。政府为了进一步鼓励人民的学习情绪,减少文盲,消灭愚钝,提倡科学,在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开办了二百四十五班冬学,共有学员六千人,常年民校一百二十班,学员一千九百人。参加学习的人,都在不断的进步。如大云乡副乡长黄义辉经过半年的学习,现在已能写简单的报告了。广南乡有些老太婆戴着眼镜也去夜校学习。他们不仅提高了文化,也提高了政治觉悟,推动了生产。他们把劳动看成是光荣的事业。迷信的思想逐渐减少着。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增多起来了。
政府特别注意保障各族人民的健康,每年文教卫生事业费平均占全县总预算的百分之二十九以上。除扩建了县卫生院外,各个区也都建立了卫生所。另外还设了两所妇幼保健站。在医药器械方面的设备,也逐渐地增多了。卫生人员比解放前增加了十七倍。
为了照顾各族人民医疗疾病的方便,县卫生院时常组织巡回医疗组深入到交通不方便及无医药的地区去为少数民族治疗。一九五三年中央还特派了医学专家来调查研究过去认为无法治疗的血丝虫病,省里也随着派医疗组来治疗。几十年无法治疗的血丝虫病患者,得到了医治。疟疾、疥疮、痢疾、伤寒等流行病,大大地减少了。如其洞屯在未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前,患疟疾的人数占百分之五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后,在一九五三年便没有一个患疟疾的。天花基本上消灭了。人民的健康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婴儿死亡率也逐步降低了。听天由命和求神治病的人也愈来愈少了。
龙胜的各族人民从实际斗争中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才能够消灭剥削和贫困,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说:“从前农民好可怜,猫蔸(野生植物)当饭无油盐,解放分得田和地,共产党来苦变甜。”因此,要求参加共产党的人愈来愈多了。根据一九五五年四月份的统计,全县共有四十八个党的支部,四百七十八个党员,其中少数民族党员占了百分之七十点一八。
党支部对于贯彻党的政策,增进民族团结,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及各项中心工作起了核心堡垒作用,密切了党与各族人民群众间的关系。六区花桥乡有汉、僮、瑶、苗、侗五个民族,过去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很深,党支部建立后,正确地贯彻了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在抗旱的时候,各民族都发扬了友爱互助的精神。他们还自动地组织了一个五十多人的抗旱队去帮助腰怀屯抗旱,修好了两条水渠,用人力挑水救活了四十多屯田的禾稻。党员们都能够以身作则,克服困难,团结群众,成为带动龙胜各族人民前进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