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能夺回斯韦思林杯吗——第四十六届世乒赛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20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能夺回斯韦思林杯吗
  ——第四十六届世乒赛展望
  本报记者 刘小明
  今天,中国乒乓球队出征东瀛。大阪世乒赛中国队可能夺得几项冠军?赛前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这种问题早已提不起乒乓球爱好者的兴趣。依目前世界乒坛形势,中国队再次包揽七枚金牌算不上什么新闻。中国乒乓球队自己提出本届世乒赛目标时,十分冷静,留有余地,蔡振华总教练表示,“如果拿不到四枚金牌,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在众人心目中,世乒赛七座奖杯哪项冠军也没有男子团体冠军杯的分量重。中国队上届世乒赛唯一失掉的恰恰是男团冠军。这次,中国队首要的目标是夺回斯韦思林杯。
  谁能捧走男团冠军?
  目前的中国乒乓球男队可称得上兵强马壮,孔令辉、刘国梁正处于运动生涯黄金时期,王励勤、马琳、刘国正上升势头一个赛一个。而对手那边,主要劲敌瑞典队一年多来持续走下坡路,没有一人打入世界大奖赛总决赛,在欧洲的多项赛事中也是战绩平平。其他强队近一段也未显示出与我争锋的势头,彼消我长,按说中国队再捧斯韦思林杯问题不大。可是不怕人算就怕天算,国际乒联启用大球之后,男子团体竞争的不可知因素增加了:瑞典老将会不会在低迷一段后突然反弹?中国队主力队员能否继续保持去年奥运会上的气势和球感?从未经历过团体决赛的王励勤、马琳能否经受住关键场次的考验?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待世乒赛战幕拉开后才能解开。
  男子单打还是群雄混战?
  男子单打是除了男团之外另一个竞争激烈、引人关注的项目,相对而言也是中国队最没有把握拿下的一个项目。男单比赛高手林立,各国选手相互间实力非常接近。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几年前就被公认为最具冠军相的热门人选,可惜在多次的世界乒坛三大赛事中他仅拿到过一次影响力最小的世界杯赛冠军,与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始终无缘。大球的使用,对于这位技术全面,节奏较慢,擅打中远台相持球的运动员,应当说技术方面更有利一些,夺冠机会更大些。小萨的缺点是冲劲不足,加上训练比赛常常孤军作战,缺少队友协同配合,往往接近顶峰之际便没有了后劲。
  男子单打的“希望之星”还包括中国队的“巡回赛先生”王励勤以及第一个大球时代的世界杯赛冠军马琳,他俩的夺冠呼声甚至高于孔令辉、刘国梁。其他具备实力冲击冠军的选手还有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奥地利的施拉格、韩国的金泽洙、中国台北的蒋澎龙等不下十人。
  能否走在女乒男子化前列?
  女团、女单、女双三个项目,中国队都占有优势,但并非绝对优势。就像悉尼奥运会上王楠虽连夺两金,却被行家称为“走钢丝”,并不满意。行家们认为,不只是比赛过程非常悬,更主要的是中国女将在技术风格上缺少创新,总是打“姑娘球”,没有走在女子乒乓球技术男子化的发展趋势前列。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队调整了教练班子。李晓东率领女队教练组在正定集训的这一个多月里,狠抓“男子化技术”,有些作法虽显得急躁,但成效还是不错的。王楠、李菊等主力队员球打得比过去凶多了,上手果断,抢攻意识加强。如果照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女队将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黑马”究竟有几匹?
  以往出征世乒赛,人才济济的中国乒乓球队阵容中,常常既有一鸣惊人的“秘密武器”,又能推出光芒四射的新星。可是这次征战大阪,由于参赛人数的限制,中国国内一批颇有潜质的乒乓新人,像郭炎、徐辉等小将,均无缘世锦赛。另一方面,由于乒乓球竞赛市场化的发展,国内外赛事越来越多,使得想要“雪藏”某些打法别致的队员、到大赛时出奇制胜的做法,几乎无法实行。可以说中国队这次出征,阵容中没有“秘密武器”可言,主力选手与各国名将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
  中国队单打名单中,有两位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新人,一是河北女将牛剑锋,另一是湖北男选手詹健。他们能够从队里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非常不易。在男女单打比赛中,他俩或许会淘汰一些久经沙场的乒坛名手,但实事求是地讲,两位新人目前尚不具备冲顶的实力,夺金牌爆冷门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队阵容中新人不多并不意味着本届世乒赛没有“黑马”。尤其是在团体比赛中,经过几轮淘汰,闯入决赛与中国队较量的很可能是一支原本不很出名的队伍。女子团体较量,亚洲的朝鲜队、韩国队、日本队、新加坡队、中国台北队相互间实力十分接近,胜负往往就取决于一两个关键球的处理。东道主日本女队有可能扮演“黑马”角色,队中拥有樊建欣(高田佳枝)、李隽(羽佳纯子)两员海外兵团大将,加上小西杏等好手,整体实力高于前几届。欧洲女队中值得关注的是德国队和罗马尼亚队,特别是后者。罗队有一位后起之秀斯蒂夫,还有八年前世锦赛获女单第三名的巴蒂斯库,她俩率领罗队在去年马来西亚世乒赛上闯入半决赛,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队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香港男女队队伍中虽缺少突出的尖子,但经过与中国队一个多月的共同集训,队员技战术水平普遍有提高。
  “大球时代”乒坛何去何从?
  大阪世乒赛是使用大球后的第一次世界锦标赛,具有划时代意义。国际乒联决定改用大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增加乒乓球比赛的欣赏性,使比赛中对打回合增多。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看,打大球对于一般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似乎影响不大。然而对于高水平选手,银球上哪怕有一点点细微变化,也会对他们的击球技术和球感带来巨大影响。比如瓦尔德内尔,如果继续使用小球,36岁的老瓦可能仍有信心再征战几年,再夺几个冠军,可是采用大球后老瓦一直找不到感觉,说不定大阪世乒赛后他将提前结束自己的乒乓球运动生涯。
  从观众角度看,乒乓球大球与小球之间的变化几乎察觉不出来。乒乓球比赛是否比过去更精彩更好看了,还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要真正实现国际乒联改革的宗旨,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为了降低球速,减少旋转性,增加球的直径、把球变大是一方面;或许规则上将来还会有些其他变化,但必须认清的是,乒乓球运动无论怎么改,不应该改得与网球相似而失去自己变化无穷、以灵巧为主的特征。
  当今世界乒坛,中国乒乓球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传统乒乓球强国开展这项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国际乒联内部限制中国的呼声增高。其实,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振兴乒乓球,关键不是限制削弱领先者,而在于提出一个好的普及与发展规划,赛制赛规上能否进一步吸引更多参与者和观众。
  大阪世乒赛期间召开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肯定要对乒乓球运动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希望中国乒协以更积极的态度,更高的角度审视问题,主动提出建议,发挥自己作为当今第一乒乓强国应有的重要作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