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出入传统 自标高格——沈耀初先生画事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22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名家足迹

出入传统 自标高格
——沈耀初先生画事谈
  沈耀初(1907—1990),福建诏安人。1948年去台湾求职难归,于教学之余坚持艺术探索,1974年获台湾国画学会金爵奖,七十年代末名列为台湾当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沈耀初先生是我少时学画的启蒙老师。我童年就读于家乡仕渡小学,耀初老师教图画。我爱上他的图画课,更喜爱他那来自吴昌硕、任伯年等气势非凡、色彩清新的画风。蒙老师厚爱,我常到他家中看他作画与学习。不几年,耀初师便离乡去南洋,彼此遂音讯隔绝。至八十年代初,在报上偶尔见到台北摄制“台湾当代十大画家”的电影报道,其中有张大千并有沈耀初氏。嗣后,我们才通信恢复联系。阔别半个多世纪,世界风云变化,个人经历不同,令人思绪万千,话就更说不完了。
  八十年代末,耀初师回闽探视,于返台前夕转来沪看我。三天欢聚,深感他生活上还是那么朴素淡泊。在促膝谈画论艺之中,老人更显得精神矍铄,许多精辟的卓识远见,让一般青年画友听了无不为老人那出古入今格调清新的画品所折服。
  耀初先生只身独居台北数十年,他秉性高洁,寄情于画,不逐名利,数十年来艺事卓著。老人常感慨地说,作画的乐与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乐此不疲常有“困苦”之感受,主要的是他时常不满足于自己既得的成就,而不断求新求变,越过一山又一山,每到新的山顶四顾之下,又感到空虚和茫然……在探索的艺术道路上常处于“疑无路”之时又出现“又一村”的境界,常变常新。在艺术上他有容乃大,善于博取众长,同时也很尊重不同路数的画风和画派。治艺他很有胆识,对人又很有肚量。其厚重高洁的画品,是他的性格气质修养的呈现。
  在“传统与创新”众说纷纭的问题上,耀初先生以不做“今之古人”,并不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虚妄游戏为准则以自励。数十年来也正如他所自述“顺之学养、意识逐渐求变,以达自然表露自家风貌”。他素以“重、大、拙、厚、迟”自求,其中尤强调“宁迟勿速”四字,这又特别关联着“厚”与“重”,“迟”则易凝重厚实而达入木三分之功,反之,则易流于轻薄浮华,这是他作画之所忌。在他的画风中也正是极其鲜明地显现这些特色。他的画幅布局奇崛,笔墨厚重而豪气洋溢,其画艺造诣极深,画又得力于其画法,以篆籀于行草笔法入画,飞畅灵动的线条中富有力度感和节奏感,造型上删繁就简,形简意深,比如他画的公鸡着笔不多,尾巴几大笔浓墨拉得长长的,不像又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特富神采。他从大写意文人画传统中来,又是出古入今自出机杼,突破传统文人画的形式而有大的超越。
  耀初先生作画都是经过苦心孕育设计与推敲而成,把景物意念化之后赋予一定的心象形式,而后纵笔挥洒。他想的时间比画的时间多,下笔也慢,边运笔边运思,步步提炼,浓缩而结晶成一幅创作。他的画简括生动,似不经意而却是十分经意,因而也就更画外韵和弦外音。(附图片)
  合家欢(中国画)(沈耀初)
  春风绽蕙兰(中国画)(沈耀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