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在著名的二滩电站,国内组装的四台机组——为啥连螺栓都拧不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23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在著名的二滩电站,国内组装的四台机组——
为啥连螺栓都拧不紧
本报记者 彭嘉陵
  最近,记者在二滩水电站采访,进入宽大的、据称是亚洲最大的“地下工厂”时,见到的是一片繁忙景象:一台巨大的转轮被竖立起来,地面上摆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零部件,检修工们正在紧张忙碌。二滩水力发电厂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全部四台国产发电机组都出了问题。”
  电厂介绍,这几台机组止漏环都出过问题,而只要机组止漏环出了问题,就必须整机拆卸扩修,检修工期少则100天,多则120天。发不了电,每天的损失就达上百万元,整个检修期间损失上亿元。而修理费、配件及材料所需费用等,一般需要数百万元。
  为何总是小毛病不断?
  二滩电站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起来的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最大水电站,共有六台发电机组。当初国家为了扶持民族工业,与负责提供二滩电站主机设备的加拿大GEHydro公司达成协议,采用斜线分割供货,逐台增大国产化比例。安装顺序是从6号开始倒序安装,6号和5号机组是近乎纯进口机组,2号和1号是近乎全国产化机组,分别由两家国有骨干企业承制生产。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4台国产或相关部件国产化的机组,自安装运行始,因止漏环损坏,逐台被迫停机检修。运行时间最短的2号机组,运行仅80多天就出了问题。
  是不是国产零部件就真的比进口的差?二滩电厂认为,并不是零部件加工难度大,也不是材质的问题,而是国产设备生产厂家的管理不到位。记者手里有一份二滩机组止漏环损坏的统计分析,四台国产或相关部件国产化的机组,无一例外都存在严重的止漏环损坏问题。其中2号机组问题最为突出。该机组1999年9月12日投产运行,12月4日就出了问题。经检查,发现固定顶盖止漏环的124个螺栓,有66个丢失,35个破断,总计破损率81.45%!
  为什么这么多螺栓都有问题?电厂认为,关键是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不到位,说起来都是一些小毛病。按规定,M24×3螺栓拧入深度应为24毫米,设计钻孔深度47毫米。但通过对2号机组的实测,钻孔深度浅的仅为18毫米,攻丝深度不足12毫米,远没达到标准。按规范,M24×3螺栓退刀槽底径应为19.6毫米,从3号机回收的106个M24螺栓中,检测出破断螺栓总数为54个,退刀槽直径小于16毫米的螺栓为48个,占破断螺栓总数的88.8%!这实际上是从加工螺栓的车间到安装螺栓的车间众多操作、质检、管理人员不负责任造成的,致使生产厂家的小毛病造成了用户的大损失。
  抓管理并非老调重弹
  我国机械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然而,在产品质量和档次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有些企业总埋怨用户单位爱用进口设备,而不认真想想到底为什么?有的企业总强调设备落后,工艺不如别人。其实,并未真正从根本上找到原因。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设备,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质量就不如别人?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我们企业的基础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年,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骨干大型企业,谁家都可以拿出一整套的规章制度来,要论质量体系论证,也早已通过,但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大概得打个大问号。也许,二滩电厂在给其中一家设备制造厂关于设备问题的说明中颇带情绪性的话,说明了国人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我们实在难以理解的是,作为从事水电设备几十年的国有骨干企业,到了90年代仍无力控制普通紧固件的加工质量。
  值得肯定的是,生产这几台设备的国内两家电机厂,在二滩机组出了问题以后,都尽快派人赶到现场帮助维修。在接到二滩电站的设备报告后,厂领导也的确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公布了二滩的报告,以引起职工的重视。
  “入世”在即,二滩设备质量问题再次为我国的机械工业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吸取教训,不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在未来的竞争中,受到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机械工业的产业提升,技术进步是一方面,抓好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压题照片:二滩电站雄姿。(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