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两幅“中堂”乐不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23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两幅“中堂”乐不同
阿才
  反映农村经济变化的标志很多,一个有意思的标志是“中堂”。前不久在安徽采访,地方媒体的一位“老农村”同我说起安徽农民黄开春今年春节写的一幅“中堂”——
  “耕种几亩责任田,结构调整田地宽,忙也安然,闲也安然。青砖瓦房加庭院,鸡鸭成群猪羊满圈,吃也安然,住也安然。平坦公路通庄前,生产生活极方便,走也安然,坐也安然。交清税费心无憾,歪门邪道不沾边,日也安然,夜也安然。富民政策不变换,幸福日子将更甜,心也安然,神也安然。一家围坐电视前,谈笑今昔两重天,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黄开春是金寨县竹园镇河坪村村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打听,他家7口人,原来负担较重,1998年人均收入只有600元。这几年,他研究市场,调整结构,在板栗、蚕桑、天麻、灵芝、香菇、反季节蔬菜和养殖业上做文章,去年家庭人均收入达3600元……他能不高兴吗?
  这幅“中堂”,使人想起20多年前一幅远近闻名的“中堂”———那是河南省商城县肆顾墩乡河口村的村民王驾远写的:“依山傍水,瓦房几间,朝也安然,暮也安然;耕种几亩责任田,种也由俺,管也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大米白面日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的良涤卡身上穿,长也如愿,短也如愿;人间邪恶我不干,坐也心闲,行也心闲;晚归儿女妻子话灯前,古也交谈,今也交谈;富民政策喜心田,如今娱乐在人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20年前后,两个不同时代的“中堂”,行文何其相似,表达的欢乐却有不同!
  农村实行大包干初期,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释放出来,王驾远的“快乐”带有普遍性。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一些安于“温饱”的农民不满足了;而那些在市场大潮中逐步悟出点道道的农民觉得,他们赶上了一个难得的好时代,黄开春就是这些农民的代表。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农民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即便是黄开春们,也要继续睁大眼睛,看清市场,动脑筋琢磨种什么,如何种……
  分析这两种“快乐”,都很可喜。丰衣足食,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梦想成真,当然快乐。更可贵的是,已得温饱的农民并未停步。黄开春们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锻炼自己的本事,继续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比较而言,不断适应形势和市场变化,日子越过越好,才能乐得长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