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娱乐荧屏当去铜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2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娱乐荧屏当去铜臭
焦春生
有位朋友对我说,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最近患了一种“钱眼症”——当父母询问他的学习状况,或是同学向他提出问题时,他的回答开场白不是“说出来给价值多少元的奖品?”就是“讲一道题得付一道题的钱。”
  朋友十分气恼和尴尬,责问其子:“小小年纪,花钱时手指数不过来还得掰脚趾头的主儿,竟愣充起钱虫子!跟谁学的?!”岂料,孩子理直气壮:“人家电视里都这么着,回答问题就得奖励。”一句话把父亲顶了个“大窝脖”。
  孩子此言决非生拉“垫背的”。不信你看,眼下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有些所谓知识性娱乐节目,什么“幸运……”呀、“开心……”呀、“超级宝宝……”呀之类的,哪一个不是以“大奖特奖”而互动,哪一个不是以“金额不菲”而自得呢?最让人大开眼界且瞠目结舌的恐怕当属此类儿童节目。一台由几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少儿节目,其中给孩子们回答问题打分,加分的数额竟以人民币所不具、只有意大利里拉才有的“大面额”货币单位做标准--“回答正确,加一万元。”“哇噻”!挥金如土啊!而另一台少儿节目,更是别具匠心,孩子们答题后,主持人一声令下,蜂拥冲向琳琅的商品架哄抢,多抢多得,霎时若干双充满稚气的眼神放射出欲望的光芒。
  如果说,听着主持人张口闭嘴“这款价值×××元的商品归你了”的“叫卖”声;看着答题者眼睛瞪得像灯笼,腮帮子憋得似风鼓的“金鱼状”,以及瞎蒙乱猜、悲天悯地、顿足长叹的“精彩”景象,望着强抹在孩子们天真面庞上的物欲阴霾,我们只有痛心和忧虑了。
  幸运是真,开心未必。难道宝宝的“超级”就这般体现么?!
  在触目皆是甚至颇有泛滥趋势的此类节目中,无论多么严肃的问题都贴上了价格的标签,仿佛屠宰的猪羊行将出卖,顷刻间娱乐堕落了,知识庸俗化了。可以说,知识的美丽外衣与“铜锈”的内核结合得愈天衣无缝,收视率的刺激愈强烈,则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负面影响就愈大。在这种“只言片语重金酬”价值观的熏陶下,还有什么不能“明码标价”呢?于是,“为金钱而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些涉世不深,世界观尚处于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的座右铭;于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就是合乎社会规则的行为规范;于是,人性的扭曲也就是在情理之中。
  我们不反对物质奖励,娱乐节目“挂点彩”也无不可。但凡事要有度,把当今受众最多、影响面最大的荧屏搞得铜臭味弥漫,甚至不顾“儿童不宜”的禁忌,无疑是失妥多弊之举。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说,犹如经济观念、市场意识不等于唯利是图一样,物质奖励也决不是充满铜臭味的引诱和施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