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永恒的叶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07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永恒的叶坪
  王先文
  历史那双妩媚的大眼充满深情的一次注视,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便走进绵绵不尽的故事里,走进世人长久的向往与敬仰中。在中国,像叶坪这样幸运的地方并不多见,如同拂去岁月积淀的厚重尘埃,打开崭新的扉页,1931年11月7日这个载入青史的日子,携带着叶坪这个被稻田簇拥着的小小村落,一同进入受人仰慕的历史。那一天,在火辣辣的鞭炮声、雷鸣般的掌声和泥土一样质朴嘹亮的唢呐声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数万不甘压迫屈辱的英雄儿女,用热血与信念,把南天红中华照得闪闪发亮。
  尽管一切都还相当简陋,且略显仓促,但我们对它的神圣和伟大不敢有丝毫的怀疑,在距叶坪旧址群不远的两个村子里,我曾采访过以歌喉、唢呐庆祝“一苏大”召开的红军女歌手杨彩荣和唢呐手谢益桥。七十年时光飘然而去,他们由如花少女、如牛壮汉变成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可一谈起往事,他们立刻变得神采飞扬,激动得像个孩子,仿佛那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伸手就能摸到。
  “那天清晨,大草坪上还搞了一次阅兵典礼呢,红军指战员挎短枪、背长枪、举大刀、扛长矛,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草鞋或光赤的脚有力地踏着砂石遍布的草地,从阅兵台前走过。站在台上的毛主席个子好高、声音好大,他一喊,台下的红军也跟着振臂高呼,那举起的手臂,像树林一样密;那呼喊声,像雷霆滚过大地……”年过百岁的老唢呐手谢益桥对别的往事已很糊涂,独独对1931年11月7日里的事情记忆犹新,可以想象,那个日子在他心中是何等温暖地珍藏着。今年已经八十八岁高龄的杨彩荣老人当年还是个漂亮的少女,在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那天,她登台唱过歌,夜里,又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提灯庆祝晚会。“大伙儿提着灯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深夜,肚子饿了,我们就在叶坪开会的地方吃饭,那饭真好吃,有红烧肉,有豆腐,是毛主席请的客。吃过饭,毛主席让大伙就在叶坪睡,天亮了再回去。毛主席把我们带到一座祠堂里,说:‘暂时条件不好,别的屋子都住满了人,你们就委屈一晚上,男的睡这边,女的睡那边,可不许乱窜哦!’”……说到这里,杨彩荣咧开没牙的嘴呵呵地笑起来。那笑声,如同遥远年代吹来的一股爽风,我循着它,触摸到一代豪杰质朴、平易而伟大的胸怀。
  叶坪旧址每一处景点,都能勾起人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忆。叶坪我巡拜过不知多少次,每一次,我都要在一棵古樟树边站立许久。这棵矗立于天地之间、俯视过人世沧桑变幻的古樟树,被万钧雷霆劈开,有一半却依然不倒,数十年如塑像一般挺立,让人惊叹生命的倔强。樟树下有一只石墩,它的式样虽然普通粗糙,跟我们在许多地方看到的没什么差别,但千万小觑不得。当年,毛主席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常坐在这只石墩上读书看报,这只幸运的小石墩,给了主席多少指点江山的灵感啊。和平年代里,一拨又一拨游客慕名来到叶坪,他们中的一些人听过古樟树的传奇和小石墩的故事后,嘻嘻哈哈地争抢着坐在石墩上留影;还有更放肆的:一对男女,男的坐在石墩上,女的坐在男的膝盖上,搂着嘻皮笑脸地合影。这简直是对圣地的一种亵渎。
  当然,更多的人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巡拜叶坪。去年,甘肃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民独身一人骑自行车越过千山万水来到瑞金,没掸一下满身的尘土,便马不停蹄地直奔叶坪。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看叶坪。抚摸着“一苏大”会议旧址——谢家祠堂古老墙壁上一道道岁月走过的斑驳的痕迹,老人激动得双眼噙满泪花。看完所有旧址,老人在红军烈士纪念塔下的草地上,静静地,一直坐到夕阳的余晖涂满整个天空。
  新世纪桃花飞红、草长莺飞时节,我带着八岁的儿子再次巡拜叶坪。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不停歇地向我提了一大堆的问题,我不厌其烦地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听得他小眼睛眨呀眨的。我们每一位不敢懈怠历史的人,都有责任把峥嵘岁月里的故事,讲给下一代人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