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春来遍是桃花水——石家庄发展文化事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08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春来遍是桃花水
——石家庄发展文化事业纪实
本报记者陈国琦何伟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这是唐朝诗人王维《桃源行》中的诗句,如今用来形容河北省石家庄市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十分贴切。日前,记者对这池“桃花水”的“仙源”进行了一番探寻。
  一条思路,救活了一批老院团
  石家庄市的文艺院团大都创办于建国初期,在50多年的风雨沧桑中曾经创造过辉煌。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对市场经济浪潮的强烈冲击,市属6个文艺院团却陷入了困境,演出的空间日益萎缩。
  困境逼出办法。石家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振江在深入调查后看到,如今企业最看重的是自身形象和知名度。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在将大把金钱投入商业广告的同时,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扶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上来。“文企联姻”这条老路不能丢,关键是要赋予新内容。于是,从1998年开始,经过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大力倡导和牵线搭桥,一些文艺院团和本市有实力的企业实现了“联姻”。石家庄市歌舞团和五六家企业联办了多场大型文艺演出,更新了全部演出设备;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借助石家庄卷烟厂的力量,排演了大型历史剧《胡风汉月》。日前,以石家庄卷烟厂主导产品“西柏坡”命名的“河北省西柏坡评剧院”正式挂牌,石家庄卷烟厂每年出资100万元扶持青年评剧团精品生产。
  “文企联姻”思路的初见成效,使他们又多了一“招”——动员社会力量办文化。早在1994年国家刚开始实行“双休日”时,石家庄市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举办起“彩色周末”活动,至今已办到了第七届。群众已把它视作酷暑乘凉必不可少的休闲项目。他们主动找商家联系,燕港集团拿出10万元举办了“燕港之夜彩色周末”,既宣传了企业自身的形象,又为市民提供了高品位的艺术享受,还使参加演出的院团有了一笔小小的收入,真是一举三得。他们把这一招扩展到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土地、工商、消防、环保、计生等许多部门纷纷要求在自己的“宣传日”和院团一起上街宣传。文艺院团又和政府职能部门找到了一个“联结点”。
  思路就是财富。石家庄市已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主办、文企联姻的“大文化”格局。近3年来,国家文艺演出团体和知名艺术家纷纷看好石家庄的演出市场,“迎澳门回归大型民族音乐会”、“梦系红楼”音乐会、“同一首歌”演唱会等一批艺术活动装点起省会文艺舞台,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精神套餐”。市属文艺院团也逐步摆脱困境,纷纷拿出了丰硕成果,戏剧《淀上人家》等3部作品荣获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个产业,培植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是事业,更是一个最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和石家庄市文化圈的人接触,听得最多的是“文化产业”这个词。
  石家庄市在1998年面向新世纪的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中,都把破除旧的文化观念、树立新兴产业的观念放在首位,使宣传文化系统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产业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成为人们的共识。
  1999年底,石家庄市在深入调研、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石家庄市宣传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是一个用经济的战略眼光来谋划文化事业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全市文化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培植起5条文化产业链、组建1至2个具有规模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实体等鼓舞人心的目标。
  在规划的蓝图上,石家庄市又从造势起步,逐步把文化产业造大。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报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石家庄日报社连续两年大力推行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了活力,形成了集团雏形,2000年总收入达到1.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广播电视经营收入稳步上升,广电系统全年总收入达到1.1亿元。期刊业也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轮投入,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前不久结束的石家庄市委全会和市文联成立50周年大会上,市委书记陈来立提出,要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十五”时期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这是石家庄市在新世纪初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
  石家庄市的几届市委、市政府都把为这座年轻的省会城市强筋壮骨、塑精铸魂视为己任。翻开整个“九五”期间的投资建设史,不仅可以显示这期间是石家庄市在文化事业上投资最多的时期,而且可以看到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矗立在了人们面前。裕彤体育中心、新闻大厦、市博物馆、图书馆、影乐宫、广播电视发射塔、有线电视中心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再加上河北艺术中心、河北文学馆、汇文图书城等一批省级文化设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艺术享受的场所,而且作为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