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含量浙江着力文化建设创经济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2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开篇

  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含量
浙江着力文化建设创经济优势
编者点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省来说,文化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来自浙江省的这篇报道,就是一个证明。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人文荟萃,又是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其中文化的推动力不可低估。今天,他们在制定新世纪发展纲要的时候,把文化的发展放在了新的高度加以规划,并付之实施,眼光是远大的。
  在一个省的范围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文化建设,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各地的共同课题,希望浙江的这篇报道对大家有所启发。
本报杭州5月11日电记者袁亚平报道:5月的杭州照例游人如织,浙江展览馆成了一个意外的热点:不久前,一周之内4万市民涌到这里,观看、评说西湖文化广场规划设计方案。16个总体方案在这里公开展出,经杭州市民和中外专家投票评选,确定了3个优胜方案。总投资约1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西湖文化广场,将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杭州历史文化的独特个性,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充分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浙江省在制订“十五”发展纲要时明确的思路。新世纪第一春,《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向社会公布。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对记者说:“我们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再认识。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浙江这个资源小省何以成为经济大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大推动作用。”
  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多年来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善于接受和消化各种先进文化;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蓬勃的当代文化建设,也为文化事业的快步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营造的机制优势更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下大力气发展文化产业是浙江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省社科院“建设文化大省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卢敦基分析说,浙江经济发展成就令全国瞩目,归根结底是创造了灵活的市场机制。这些机制同样也适合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浙江的经济活力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支持。眼下,全省正在加快形成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兴文化产业群体、城市文化产业群体发展格局,形成以产业集团为骨干、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群,传媒业、旅游业、演艺业、美术业、会展业、体育业成为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的组建取得实质性突破。其中,到2005年,全省图书年出版品种力争达到5000种左右,优秀图书不少于年出书总量的10%,以树立和拓展浙版图书的品牌效应。导入市场运作机制的浙江长城影视有限公司,2001年的目标是达到年产电视纪录片1000至1500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视纪录片拍摄制作和发行机构。浙江全省拥有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列我国首位。目前,全省正在重点建设浙东、浙西、浙北、浙中南4条特色旅游线,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文化景区。为此,浙江省确定了18个重点旅游项目,欲引资44亿元,这其中有杭州之江高科技娱乐项目、宁波儒商文化苑、温州民俗风情度假村等。
  在浙江各地,人们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22.5%,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已达14.6%。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科研开发、产品升级、营销策略、投资经营中加大文化含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对产品的新需求。红蜻蜓集团投入巨资创立了全国第一家鞋文化研究中心,把我国丰富的鞋文化资源加以研究、开发和包装,转化为生产力。全国服装行业利税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茉织华集团编撰了一本《文化力手册》,内容包括经营理念系统、管理哲学思想、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