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七嘴八舌的欧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1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七嘴八舌的欧洲
  江建国
  西谚“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是说在较量中只有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一时的优势不足道。但这个“最后”和“最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时也会失灵,有一回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辩论,“笑到最后”的丹麦议员却成了最尴尬的人。当时发言的是一名希腊议员,讲的是希腊语。他说了一个笑话,担任希腊语和英语与法语间同声传译的译员及时而传神地译了过去,引起了在场通英语或通法语的大部分议员会心的大笑;而担任希腊语和丹麦语同声传译的丹麦译员希腊语不大灵光,不得已只好等英语译出后再译成丹麦语,这时丹麦的议员们才听懂并咯咯地冒出笑声,而全场的笑声早已落地。
  这个真实的故事再生动不过地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既十分棘手又十分迫切的难题:统一的欧洲该用什么语言互相交际?
  自从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大家庭就有一条规矩,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同时也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欧洲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的第一个决议就是关于语言多样性的规矩。当时的出发点是强调各成员国一律平等,通过不限制工作语言的数量以显示这个大家庭有别于一般的国际组织。当时的六个创始成员国只用四种语言(卢森堡不要求使用卢森堡语),问题也显得并不复杂。等到成员国逐渐扩大到当今的15国,官方语言扩大到11种(卢森堡语和爱尔兰语除外)时,问题的复杂性就凸显出来。这11种语言的互译结成了110种组合,欧洲议会、欧盟首脑会议和欧盟委员会的每次会议都变成一场语言大合唱,欧盟的翻译机构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翻译机构。欧盟目前正酝酿下一轮扩大,如果搞到预定的27国,将有22种官方语言,形成462种互译的组合。欧盟现在就已经为同声传译跟不上、笔译错误不断所苦,一旦22种官方语言同时上场,其结果很可能是一团混乱。
  在一些国家只属少数人使用的语言也跑来凑热闹,例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语。199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议员在欧洲议会提出议案,要求把这种语言也列入正式语言,理由是只有500万人使用的丹麦语既然是官方语言,有600万人使用的加泰罗尼亚语凭什么不能占一席之地?加泰罗尼亚议员这一“闹”还闹出结果来了,欧洲议会通过决议,重要文件从此又要译成加泰罗尼亚语文本了。欧盟内部各种争吵不断,为语言的争吵是其中之一。1999年7月芬兰轮值欧盟主席国时,
  在芬兰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东道国未设德语译员,施罗德总理拂袖退出会议。德国还对其官员发出过这样的指示:在布鲁塞尔不管有没有德语译员,德国官员必须说德语。
  各成员国之所以认为语言如此“生命攸关”,既有国家尊严问题,也有经济利益和权力因素。以英国为例,语言是一门兴旺的产业,专供外国人学习英语而出的教科书、音像资料等是仅次于北海石油的第二大创汇产业,英语的音乐和电影出口也沾语言的光。从权力角度说,辩论中使用母语不仅可以充分施展口才,而且很少会“理屈词穷”。语言的使用还牵涉到法律问题,欧盟法律高于各国法律,但用外语写成的法律常常解释各异,所以欧盟有一条规定,在欧盟法律被正式译成相应的语言之前,在相应的国家不发生法律效力。
  欧盟这种七嘴八舌的状况是非改不可的了,这是很多人的共同认识。但是怎么改才能让大家都接受?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脱不出区别工作语言和官方语言的路数,因为舍此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有人建议,作为民意机构的欧洲议会仍可使用各种语言,但不再译成各种语言,而是限定译成有限的几种,这对大家都公平。也有人建议,最重要的文件仍译成所有官方语言,但欧盟首脑会议和委员会的内部讨论限定为少数几个工作语言。
  但是,最困难的在于哪几种语言应该入围?英语首当其冲不成问题,因为它不仅是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世界语”,而且可以保证欧洲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世界上占有一席地位,但仅有英语无法使欧洲的文化特性在世界上体现出来。正如欧洲议会的一位议员所说,那样欧洲就成了美国的小伙伴了。法语也有足够的理由入选,它在历史上就是外交官的语言,焦点集中在德语上。法国一位语言学家认为,为了抗衡英语的强势,法语还需要德语这个伙伴,英法德三种语言是最佳组合。但也有人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语希望不大。
  欧盟的语言问题随着欧盟的东扩已经摆上改革日程。不能想象,在各种交流障碍逐渐消除的同时,语言却越来越成为交流的障碍。欧盟委员会宣布2001年是“欧洲语言年”,“语言年”里说语言,欧洲何去何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