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真的猛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1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真的猛士”
  洪左君
  在越南胡志明市烈士陵园中,有一座陵墓的碑文特别引人注目。用越南文书写的碑文告诉人们,在这座陵墓中长眠的烈士不是越南人,而是一位华侨女学生。碑文这样写道:“陈佩姬,堤岸福建学校女学生。学生会干部。1932年生,中国福建人。在堤岸被敌人逮捕,1950年5月12日在牢中牺牲。”
  佩姬生于永隆省城的一个爱国华侨商人家庭。1948年底,佩姬转学到福建学校。这时佩姬已是越共领导下的“西(贡)堤(岸)华侨学生解放联合会”成员,福建学校学生会干部。她和一些进步同学的活动受到校方的注意。一是1950年3月,他们参加西贡学生发动的抗议法国殖民当局枪杀爱国学生陈文思的示威大游行;二是同年4月,他们组织集会,欢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的胜利。校方为惩治这些学生,决定停办初中部,以让他们失学。学生闻讯后,即开会向校方请愿,要求撤销这一决定。这是1950年5月6日。就在这时,校方召来法国警探,将100多名学生全部逮捕,并严刑拷打。佩姬不忍看到同学受刑,便挺身而出,说她对此事负全责。当警探转向审讯她时,她则一言不发。气急败坏的警探兽性大发,施尽各种酷刑,活活把她折磨到死。在这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中,佩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表现出一个爱国青年的忠贞傲骨。
  在佩姬牺牲的那一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即授予她革命烈士光荣称号和“二级抗战勋章”。越南南方解放后,越南政府将堤岸市福建学校改名为“陈佩姬中学”,还将佩姬的陵墓迁入胡志明市烈士陵园。2000年4月纪念越南南方解放25周年时,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追授佩姬“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荣誉称号。
  佩姬是福建人,自小在越南长大。她既热爱自己的母国中国,也酷爱她的侨居国越南。中越两国民族自古以来就是那样息息相关。我想起胡志明主席《致华侨兄弟信》中的一些话:“我们中越两个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字相同,而且国土接壤,山水相连,尤如唇齿相依。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略远东,法寇强占我国土,并以此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我东方两个兄弟民族,更同受被压迫与侵略的苦难。”基于这种分析,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越原是一家人”,因此中越两个民族“更应紧密携起手来”,佩姬的行动不正是完全体现了胡主席上述所说的真谛吗?
  我同佩姬有过一个学期的师生缘分。
  那是1948年春夏我在她班上教国文课。她罹难的噩耗我是1950年6月9日在北京看了当天《人民日报》的报道才知道的,一时悲痛莫名。至90年代,我有机会重返阔别了40多年的故地胡志明市,在越共胡志明市市委办公厅的协助下,到陈佩姬中学向烈士塑像敬献一束鲜花。此行还见到了佩姬的胞妹,她讲了佩姬生前的许多情况,并送了几张佩姬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她被捕前两天才拍的,这张照片尚未从照相馆取出来,她便殉难了。
  佩姬牺牲时才18岁,至今已过了半个世纪,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来回忆这段往事,令我悲怆。佩姬称得上是“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的猛士”,有这些猛士,中国革命才能胜利,越南革命才能胜利。而佩姬更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中越友谊之花,使她开得更加绚丽。鲁迅先生说得对:“死者倘不埋在活者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佩姬没有死,她永远活在中越人民的心中。我由此而得到无限慰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